报料微博

微信

校园餐成“唐僧肉”:贪腐频发,谁来守护?

西西新闻  @2025-10-21

字号
9月开学季,孩子们在学校的饮食安全与营养又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个涉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其中,资金管理人员施某授意他人将鸡腿换成鸡翅根,贪污30多万元学生营养餐费,令人瞠目结舌。
近年来,作为学校日常运营一部分的食堂,在一些地方成了贪腐行为的温床。随着“校园餐”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隐藏在学校食堂的“蝇贪蚁腐”被陆续严肃查处。起底这些腐败案例,不难发现:涉校园餐的招投标、采购验收、资金管理等环节容易出现贪污敛财行为;教育领域个别“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用权任性、以权谋私,成了少数人从校园餐捞油水的“突破口”;一些地方存在内部管理僵化和外部监管疲软等情况,导致校园餐领域失守。
 
校园餐“虫穿蚁蚀”
 
“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小卖部一个面包收0.2元回扣,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平武中学原食堂经理吴某贪腐案可谓典型的“蝇贪蚁腐”。2019年8月,吴某被聘为该中学食堂经理。上任两个月后,他便开始了收受食堂、小卖部供货商及食堂小吃部承包人好处费的“贪食蛇”之旅,3年竟贪腐百万元。办案人员形容吴某对校内各类食品供应是雁过拔毛,连食堂小卖部的面包都要“揩”一手。
 
类似案例还有:吉林长春汽开区第七小学后勤主任戚某某与餐饮公司约定,从每份8元餐费中抽取0.1元回扣,随着餐费涨至12元,回扣增至0.3元/份,从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配餐公司克扣70万元餐费用于行贿,戚某某收受回扣23万元;江苏无锡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总务处原主任龚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仅用1年多时间就贪污学生伙食费131万余元,相当于每名学生每天8.5元的午餐费中有5元被克扣;湖北荆门钟祥市承天小学原副校长周某某、原食堂采购员郑某在负责该校食堂蔬菜采购工作中,为菜农许某某提供关照,并分别收受许某某给予的现金1500元、2000元……“校园餐”贪腐呈现手段繁多且隐蔽性强、涉及金额小且发生频次高、参与人员多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征。
 
2024年年底,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这些被查处人员小到食堂采购员、会计出纳、大到校园总务主任、校长、教育局局长,甚至县委书记,各级各方都可能接触到多个供应商,形成了复杂的利益链。
 
在教书育人的校园,涉及校园餐的各类人员往往容易被忽视,食堂、小卖部等成为反腐工作的“边缘角落”,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微腐败。相比动辄千万上亿元的“巨贪”,校园小餐盘里的微腐败看似不起眼,但是其事关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危害性不容忽视。
 
隐秘的“优亲厚友”
 
校园餐管理涉及招标、采购、财务等环节,校长、后勤主任等关键岗位人员对食堂建设承包、供应商选择、餐费使用等拥有绝对话语权。部分案例显示,供应商通过长期回扣、虚增采购量等方式与校方人员形成利益绑定,甚至出现“家族式”利益输送 。
 
钟某某是贵州贵阳市实验小学原党总支书记、校长。2019年,她的姐姐想要承接实验小学校园餐项目,并承诺把赚到的利润分给她一半。钟某某明知姐姐没有餐饮资质,却为其寻找挂靠公司承接项目。经查,2019年至2022年间,钟某某在实验小学校园餐项目上累计收受好处费204万余元,她在忏悔书中写道,“我帮姐姐承接实验小学食堂,我需要用钱时,从姐姐那里拿,这也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同样,山西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原校长赵某某指定自己亲弟弟为学校餐厅食材供货商,并安排前同事亢某负责食堂管理。“明明监控显示当天没有进猪肉,单据上写了200斤猪肉”,亢某经常故意填写虚假销货清单,于是,这所中学出现食材采购费用与实际支出相差40%的荒唐情形。3人通过虚列食材采购量、截留学生缴纳餐费、重复报账,“强取豪夺”资金达420万元。
 
华南地区一地级市所辖区乡镇初级中学,原学校饭堂负责人张某某在校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一边担任该中学数学老师,一边长期地默许负责学校饭堂采购、下单、验收等工作。他与其堂弟实际控制的企业勾结作案,通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手段,“啃噬”学生餐费,一顿7元钱的学生餐就要被套走2元之多。20多名学生曾写信反映“我们还在发育期,经常吃不饱,有时候晚上还会饿醒”“建议饭堂换点饭菜,一点都不好吃”,这些投诉信却泥牛入海,全都被锁进了副校长黄某某的抽屉里。经查实,校领导、饭堂负责人及其供应商等人在11年里“蚂蚁搬家”似地套取侵吞学生餐费达92万余元。
 
在封闭的权力运行模式下,不法分子利用“亲属供货+熟人管理”形式,把校园“盘中餐”变成“唐僧肉”。这种“优亲厚友”一方面是因为校长、后勤主任等重点岗位负责人拥有一定权力,而又缺乏有效监督所致。另一方面,这类问题还涉及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所以,整治“校园餐”腐败现象的同时,还要从根子上防止校园沦为少数人的“独立王国”。
 
僵化的“内外监管”
 
事实上,“校园餐”腐败现象由来已久。校园餐种类不丰、质量不高、口味不佳、分量不足等问题,以及不新鲜、不安全等食品安全隐患,时常为人所诟病。从各地调查整治情况来看,其背后往往藏匿着校园餐领域干部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
2011年,浙江某地曾查处一起教育系统腐败窝(串)案,共有33人受到处分,涉及城区及多个乡镇。其中,时任校长就有27人。比如,某小学原校长舒某某涉案88万余元,腐败范围就涉及食堂。案件披露,除了金钱的腐蚀,从众心理、侥幸心理作祟,也是个别学校领导堕落的原因。当地蔬菜配送商林某在承接一些业务,并给有关校长回扣时,就宣称“其他学校校长也都有”,个别校长也就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收下回扣。
 
正是这种从众心理,让获利者在“温水煮青蛙”的心态中逐渐沦丧,因此,校园餐腐败已成系统性病灶。如,广西平果市前后两任市委书记均收受某老板好处费,让其承揽当地43所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材配送业务长达12年,其间就出现餐费偏高、食材质量不稳定等情况;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
 
2024年4月,国家监委部署开展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7月,贵州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深入调研中发现,黔南州惠水县在学生“口中食”上动歪脑筋,专门成立一家平台公司“管理”供餐企业,多次拆借挪用校园餐项目专项资金竟达1400余万元,导致校园餐正常的供应链受到无端破坏。对此,贵州省纪委监委查实纠治了问题,还顺藤摸瓜挖出时任贵州省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惠水县委书记郑绍峰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校园餐”风腐问题因何屡禁不止?和内外监管的薄弱亦有关系。如,一些地方的学校食堂管理几乎由内部员工掌握,“校长陪餐制”流于形式,家长参与监督不够充分。又如,校园餐外部监管涉及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物价等多个部门,容易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等问题,学校食堂的招投标、食材采购、质量监控、饭菜定价、餐费管理等难以做到全流程公开透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直言:“行政主导的订餐流程缺乏社会监督,是腐败屡禁不止的根源”。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校园餐关乎学生健康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希望,只有对涉“校园餐”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查治,让“阳光”照进学生餐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标题:校园餐成“唐僧肉”:贪腐频发,谁来守护?
来源:极目新闻、潮新闻
[稿源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61056180996309540/]

 
编辑/景雪琪 谷雨霏(实习编辑)
审核/柏冬雪
终审/张琛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