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全面推进电网老旧设备改造攻坚
西西新闻 @2025-09-29
初秋的陕北,天高云淡,清晨已有些许凉意,在这片高速发展的黄土地上,一场电网老旧设备改造的攻坚战役正热火朝天地推进。
9月22日,在榆林市府谷县110千伏郭家湾变电站内,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的变电检修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开展新安装的35千伏开关柜的电流互感器试验、电压互感器试验、回路电阻试验,同步开展二次电缆敷设,现场工作负责人紧盯每一个环节,确保操作精准无误,为电网设备改造的高效推进筑牢坚实屏障。
(变电检修人员查看开关柜设备状况)
面对榆林电网负荷大、老旧设备多的问题,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于今年6月启动老旧设备改造攻坚行动,计划5年内完成29座变电站、28台主变压器能效提升等七大专项攻坚任务,同步实施输变电设备数智化改造,最终实现县域城区枢纽变电站“老旧设备清零、设备本体缺陷隐患清零、330千伏变电站数智化建设全覆盖”三大目标,全面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多维协同 构建高效作战体系
8月14 日凌晨5点,在榆林市府谷县35千伏郭家湾变电站,身着蓝色工装的变电检修人员各就其位,物资保障组仔细核查着过渡开关柜配件的型号与数量,安全监护组逐一检查绝缘装备与施工警示标识,技术施工组则围在作业图纸前做最后的流程确认。
此时,工作专班微信群里消息不断,各工作组负责人依次精准通报:“物资已全部清点到位,存放于指定区域!”“现场安全措施布设完毕,人员防护装备检查合格!”“施工人员全部到岗,工具调试就绪!”
随着最后一条 “可以开始作业!” 的指令在群内发出,现场立即忙碌起来,施工人员按照既定方案有序进入作业区域开始作业。这样的协同作战场景源于该公司构建的高效组织体系。
为确保老旧设备改造攻坚任务全面高效落地,该公司从组织架构层面强化保障,专门组建老旧设备改造攻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总体规划、监督指导,以及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同步设立前期、实施、保障三个专业化工作团队,形成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有机整体。同时,建立 “日汇总、周通报、月总结” 的常态化例会机制,通过每日梳理工作进展、每周通报任务推进情况、每月总结经验并优化方案,实现对改造任务的动态跟踪、精细管理和各项工作高效畅通、资源调配科学优化。
在今年秋检期间,该公司制定详细改造计划,实施110千伏庙沟门、110千伏郭家湾、110千伏米脂等5座变电站老旧开关柜改造,开展330千伏绥德等 14座变电站交直流系统改造,更换110千伏金鸡滩等 45座变电站65组蓄电池,完善110千伏河滨公园等7座变电站小电流接地系统功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筑牢根基。
党建领航 锻造移动战斗堡垒
9月19日,在110千伏横山变电站,新安装的10千伏开关柜调试工作有序推进,保护对点、定值整定精准实施,计量表安装与采集调试同步开展,2号主变压器二次电缆敷设及接线高效推进。
在此过程中,党员示范区的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一线,紧盯各作业环节,及时协调解决施工难题,保障各作业面顺利推进。
据悉,110 千伏横山变电站老旧设备改造工程工期87天,计划更换20 面10 千伏开关柜。为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该公司在改造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立足工程施工特点与难点,进一步强化现场过程管控,科学划分1个党员责任区,设置 6个党员示范岗,实现工程建设各个关键节点都有党员带头把控。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此次老旧设备改造攻坚战中,该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除在改造现场设立临时党支部外,还组建党员突击队,将其打造为可深入各改造现场的 “移动战斗堡垒”。突击队员们主动冲锋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效化解现场各类问题。
与此同时,该公司创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路径,充分发挥帮扶专家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构建 “1名帮扶专家 + 1名技术骨干 + 1名优秀青工+ N名青工” 的项目制传帮带模式,以实战为平台,青年员工深入改造现场钻研实操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技能水平持续提升,为企业工程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精准管控 筑牢全过程安全防线
9月20 日,在110 千伏米脂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安装、高压电缆敷设、电缆终端制作安装及试验、保护系统调试等多项作业同步推进。由于现场涉及多个班组联合作业,作业面分散,安全管控面临不小压力。该公司在每个作业点均配备专职安全监督员,全程紧盯作业流程,确保各项操作规范有序,为改造工作筑牢第一道安全屏障。
面对改造任务点多面广、现场环境复杂、风险因素交织的挑战,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始终将安全管控置于首位,将安全理念贯穿工程攻坚全过程,以 “抓细” 安全管控、“抓好” 质量把关为主要内容,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
在管理层面,该公司精准施策,根据项目实施各阶段的风险等级,细化制定针对性强的安全措施并严格落地执行。同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实到人,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压力传导无盲区、无死角,实现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程安全可控、在控。
技术保障上,严把 “三道关口”:一是严格设备入口关,对新进场设备进行全方位质量检测,确保每一台设备质量可靠、性能达标。二是严控现场施工工艺关,安排技术人员全程监督施工环节,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进行严格把控,守住工程质量生命线。三是规范项目过程资料管理关,建立完善的资料台账,实现工程质量可追溯、问题可倒查,为工程安全优质推进保驾护航。
同时,该公司打出反违章“组合拳”,通过常态化现场监督、不定期“飞行”检查、“四不两直”督查等多种方式,深入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为防范“35 条严重违章”发生,该公司制定专项管控措施,重点加强有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近电作业、大型吊装等危险作业环节的安全管控,切实提升现场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考虑到老旧设备改造期间电网运行的特殊性,该公司提前谋划,组织建立专项运维保障队伍,针对每个变电站、每条线路制定 “一站一案”“一线一案” 的运维方案。同时,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检、输电智能监控系统、红外测温、机器人巡检等智能化巡检手段,对改造涉及的变电站和线路加密巡视次数、缩短巡视周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故障隐患,确保改造工程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通讯员 刘芳芳)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