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这里是延安!

西西新闻  @2025-10-19

字号

巍巍宝塔山
滚滚延河水
不尽为民情
 
这里是延安
中国革命的圣地
新中国的摇篮
一座精神永恒与信仰澎湃的城市
 
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此
追寻初心、践行使命
铸就了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
 
如今
关于信仰、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仍在这片土地上继续
闪闪的红星
照耀着延安,照耀着中国
……
 


延安市城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1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宝塔山
延河泛起粼粼波光
在黄土沟峁间回望历史
这座红色之城光辉依旧


延安市城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遥望中原烽火急
狂流一柱在延安”
在延安窑洞中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主张传向全国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点燃信念
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
凝聚亿万民众
毅然担当起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此期间
一批批进步人士、热血青年
冲破重重阻碍
“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19岁的爱国华侨孔迈
悄悄离开父母回国抗日
托人将自己的照片捎给父母
照片背后写道
“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左侧图片为孔迈在照片背后给父母写的话。新华社记者 李梦婷 摄
 
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
书写了光耀千秋的诗篇
也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红色资源
 
延安现存
革命旧址445处
革命类纪念馆30座
馆藏革命文物4.3万余件
……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游客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
文艺工作者
一手拿笔、一手持枪
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成为团结人民、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诗人光未然写下一首长诗
作曲家冼星海在窑洞为其谱曲
创作出了民族交响史诗《黄河大合唱》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冼星海在延安指挥排练《黄河大合唱》。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2
地处黄土高原
这片土地
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这里的人民
热情大方、朴实善良
 
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
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
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
奔放热情的陕北大秧歌
……
 

安塞腰鼓演出。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你可能想不到
《东方红》的曲调
来自陕北民歌《骑白马》
同样的旋律,不同的歌词
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
 
 
黄土地哺育着生命
人们用奋斗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1999年开始
延安人民埋头苦干
誓把荒山变林海
昔日植被稀少、千沟万壑的土地
如今竟有了
“春赏百花秋赏稻”的美景
 

无人机视角下的延安满眼翠绿。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黄河岸边
有一支“悬崖造林队”
他们攀悬崖、爬绝壁
只为心中那片绿
“我看到一个山坡绿了
就想让另一个山坡也绿起来
我的心愿是
终有一天看不到‘黄山’和岩石”
队长王永红说道

王永红在悬崖上种树。
 
3
秋天的延安
五彩斑斓,瓜果满园
 
苹果已成为延安的新名片
延安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
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丰收时节,苹果挂满枝头。新华社记者 李梦婷 摄
 
走入南沟村苹果园
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
果农赵伟和父亲赵永东
对着手机直播卖货
赵永东笑着说
“家里今天吃火锅
明天吃排骨
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赵永东与儿子赵伟在自家果园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漫步南泥湾
千亩稻田稻浪起伏
广场传来《南泥湾》的歌声
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革命精神带领下
昔日“烂泥湾”早已变成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
陕北“好江南”
老乡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游客在南泥湾的稻田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如今,向新发展的延安日新月异
新能源及储能工业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发展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
 

延安市新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这就是今日之延安
一个精神富饶之地
一个激情燃烧之地
一个开拓创新之地
延安,祝福你!
 

原标题:这里是延安!‌
来源:新华社
[稿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2W705WPtu4kE8ph_KjSjw]
编辑:李梦婷 李浩 张博

编辑/孙丽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