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从苦咸到甘甜:陕北地下水变革引领乡村新希望

西西新闻  @2024-11-26

字号

“这是我们这里目前最甜的水了,我们再也不用为外出拉水发愁了,我们的好日子就在眼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采用“咸中找淡、咸中取淡”技术方法,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张崾先镇王塬村成功勘查建成一处淡水示范井工程,找到了水量可观、水质优良的地下水资源,解决了该地长期以来的饮水难题,更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地质挑战:高氟苦咸水,群众饮水有难题

陕北白于山区,因水质差而声名远播,是陕西省集中连片三大贫困山区之一。长久以来,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大多数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据悉,白于山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现有地质研究和有关钻探实践表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贫乏,溶解性固体多在3.0~5.0克/升,属高氟苦咸水,无法饮用。其深部虽广泛分布白垩系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普遍达数百米,但整体上仍为苦咸水,水质差,难以作为供水水源直接开采利用。传统上,当地居民依赖水窖收集雨雪水度日,水质安全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更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近年来,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条件,比如引进“咸水淡化”水处理设备、修建集雨水窖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当前的饮水困难问题,但供水保障程度远远不足,亟须通过地质科技技术攻关找到稳定可靠的供水水源。

技术创新:喜获淡水井,饮水难题终得解

在公司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种创新的“咸中找淡、咸中取淡”技术应运而生。他们深入分析白于山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先进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水质垂向耦合反演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了潜在的淡水层位。随后,一系列精细的钻探、取样、测试和综合水文测井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最终在定边县张崾先镇王塬村成功勘察建成一处淡水示范井工程,找到了水量可观、水质优良的地下水资源。

据抽水试验和水质测试结果显示,该井每日可提供300立方米富含锶元素的优质淡水,溶解性固体含量仅为628毫克/升,氟离子含量0.68毫克/升。这处淡水示范井工程的建成,标志着白于山区找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不仅为解决高氟苦咸水地区人畜饮用水难题提供了技术引领与攻关示范,也为类似水质型严重缺水地区淡水勘查开创了新途径。当地村民闻讯后,争先恐后纷纷品尝,兴奋地表达着心中的喜悦与感激,“感谢党、感谢政府对老百姓做的大好事,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有了这口淡水井,当地5千多名群众的饮用水难题得到解决,乡村振兴就有了新希望……”定边县政府、张崾先镇政府分别送来感谢信并表示:“我们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淡水,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村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