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十年·答卷 山乡巨变焕新颜
西西新闻 @2022-10-1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十年·答卷。基础设施落后曾经是制约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从村村通公路,到网络进村入户,从喝上放心水到厕所革命、垃圾分类,这十年,一场巨变正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发生。
陇西县渭阳乡地处黄土高原大山深处,多年来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农民不仅难在沟壑间种出几粒粮食,吃水更是“老大难”。
2017年秋天,崔想庆家用了30多年的老扁担“下岗”了。那一年,引洮供水工程建成投用。盼了许多年,终于喝上“甜水”的崔想庆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争当水管员。
通水之后,生活大变样,老崔和甘肃全省2万多名农村水管员一起,负责村级管网巡查、维修养护等日常工作,打通了农村供水入户的“最后一米”。
开山辟岭筑长隧,洮水碧波惠民生。从过去“一碗油换不了一碗水”到如今农村用水无忧,陇西全县近52万人都吃上了甘甜的洮河水。
农村供水问题一直牵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他提出“要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在向亿万农民送去安全、清洁的饮用水的同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十年间,曾经贫瘠干涸的土地上一座座水厂、水库拔地而起,供水管道纵横交错,我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如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十年间,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足迹遍布此前从未触达过的偏远地区和大山深处,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得到解决。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农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里面,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大的整体上的改变和改观,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就是为我们如何使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厉琮是浙江慈溪市掌起镇厉家村垃圾分类专管员,2017年以后,得益于垃圾分类政策,厉家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厉家村经济发达,这些年村民们富了起来,可是村里的环境却是个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从2017年开始,厉家村尝试推行垃圾分类,可是一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水土,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2018年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慈溪市也加大了投入力度,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化收运,厉家村的垃圾分类专管员有了“秘密武器”。
浙江慈溪市掌起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范玲玲说:“垃圾桶上面有一张智能芯片卡,把桶放到专用的智能设备上以后,它有一个识别系统,放上去以后通过识别,这一户的基本信息就会显示在显示屏上。”
有了这个“黑科技”,垃圾分类员可以判断垃圾分类质量,然后根据标准对村民分类的质量进行打分,与此同时,垃圾桶上方的摄像头也拍下照片,上传到分类大数据平台。这样根据分类的成效,村民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到村里的商店换购各种日用品。在多方努力下,大家慢慢形成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习惯。
要顺利实施垃圾分类,一方面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和处置体系的完善。
浙江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棵柯说:“我们坚持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置的一体化生活垃圾集运处置体系,整个全覆盖,确保我们的其它垃圾能够焚烧发电。”
在慈溪市,全域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如今的厉家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乡村”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和厉家村一样,这十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截至2021年末,我国96.3%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7.5%,47.6%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村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张琦说:“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得到了现代化条件的适应,这是改变农村发展生产以及生活条件改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马影翠是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小学语文老师,这十年来,她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通过网络设施和学校硬件的投入,孩子们跟外界联系更加紧密。
中益乡小学地处贫困山区,二十年前,马影翠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这使她对这里的孩子充满了理解。贫困地区面临的教育薄弱问题其实是多种原因综合而成的,其中之一就是信息闭塞。
针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近十年来,我国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中益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石柱分公司副总经理凌宗炎说:“中益乡5G基站于2019年11月26日开通,充分保障了中益乡小学5G双师课堂、5GAI互动空间教学的网络需求。”
现在,马影翠老师依旧要讲授语文课,海底世界在网络的帮助下,课堂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马影翠说:“我们可以通过各方面的一些多媒体渠道和互联网,学到更多以前直观上没办法展现给他们的一些知识。”
变化不仅发生在学校,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通信网络的建设升级,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返乡创业,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中茁壮成长。
如今,日趋完善的通信设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弥合着城乡的数字鸿沟。十年间,我国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国接入宽带的农村家庭,从4000万户增长到了1.5亿户,增长287%,农村实现了与城市“同网同速”。偏远的小村庄也能与世界连接,与时代同行。
张琦说:“正是因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使我们的物资流通、市场、信息能够消除掉距离间这种阻隔,提高了经济效率,提高了社会发展文明的程度。不仅仅是发展农村,而是城乡融合,这是我们历史性的一个改变。”
这十年,近一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农村环境越来越美,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更多变化正悄然发生。
十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粮食的消费量少了:从每年178千克减少到了168千克;奶制品消费量多了:从年人均5.7千克增加到7.4千克,从吃饱到吃好,老乡饭碗里营养更均衡、更健康。摩托车每百户拥有量少了:从61辆减少到49.9辆;家用汽车多了:从9.9辆增加到30.2辆,越来越多的公路修到家门口,四个轮子就是跑得快。返乡入乡创业的人多了:十年累计总人数达1120万人,农村越来越有吸引力。正可谓是小康生活梦已圆,乡村振兴路正宽。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