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汉台区褒河石门最新发现两方古代摩崖石刻
西西新闻 @2023-03-21
近日,随着汉中市汉台区褒河石门大坝检修,沉睡在褒河水底的摩崖石刻相继被发现。据悉,前年发现“万年桥”和“卧云长虹”摩崖石刻,近日又发现“足底生云”和“蜀道登天”摩崖石刻。
据了解,在检修中,施工人员在褒河大坝以北天心桥附近发现河岸石壁上有两方摩崖石刻。天心桥在褒河水库大坝以北约300米处的褒水西岸,而天心桥往南,上山通七盘古道,可到鸡头关。
“足底生云”是清代杨馝所题,落款“襄平杨馝题”可证之。整幅摩崖横170cm,高73cm。此次发现的“足底生云”摩崖与玉龙雪山的“玉柱擎天”摩崖遥相呼应,见证了杨馝宦游南北的经历。
“蜀道登天”摩崖在“足底生云”摩崖右下方,高250cm,宽110cm。工人挖了近两米,“蜀道”两个字显露出来,第三个字露出“登”字上半部分。字比“足底生云”要大一些,还未见落款。
据1964年发表于《文物》第11期的《褒斜道连云栈南段调查简报》获悉,记录在天心桥区计有石刻15种,其中清代立碑二通,明代摩崖雕刻佛龛一座,其余12处是摩崖刻字,其中宋代一、明代二、清代九种。《石门石刻大全》中列出五品:南宋《洋州射虎图》,《天心桥记碑》,榜书“天心桥”碑,榜书“七盘山”碑及清代张祥林登七盘道题刻。至于“足底生云”和“蜀道登天”两方摩崖,仅在《石门石刻大全》中有“存目”。
已有两千多年的秦蜀古道、石门、山河堰,它们在褒河流出秦岭的峪口发生交集,形成以石门为中心的摩崖石刻集合地。然而在50年前,随着山河堰化身为现代建筑“石门大坝”,栈道、石门被淹没在水底。包括《石门颂》《石门铭》《大开通》《杨淮表记》在内的“石门汉魏十三品”被成功地凿迁出来,陈列在汉中市博物馆。十三品之外的一些摩崖石刻并没有那么幸运,限于当时的技术力量,没有被抢救出来,已淹没在盈盈碧波之下长达半个世纪。
而更有重要意义的是“蜀道登天”摩崖,“蜀道”两字十分有价值,对于“汉中是蜀道之乡”的定位至关重要。“蜀道登天”摩崖的发现是“汉中是蜀道之乡”的绝佳证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丰富汉中历史底蕴、发掘汉中旅游资源、讲好汉中故事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在蓄水期,水库已经下闸蓄水,褒河水库水面逐渐上涨,现已淹没“足底生云”和“蜀道登天”摩崖。“万年桥”和“卧云长虹”也即将再次藏入水底。
来源:文化艺术报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