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做好保护研究宣传阐释 讲好青铜器故事

西西新闻  @2024-09-14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回访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资料照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供图

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铸有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岁月变迁,文脉延续。“中国”一词早已突破地理概念,寄托着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南依巍巍秦岭、北望滔滔渭水,坐落于中华石鼓园内。国宝何尊就收藏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用心呵护文化瑰宝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永远忘不了当时的情景:9月10日1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进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她在这里向总书记介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基本情况。

“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宁亚莹说,“总书记参观了‘青铜器之乡’‘宅兹中国’‘周礼之邦’‘秦肇之路’4个单元。”

青铜器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尊内底铸铭文中“宅兹中国”4字,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总书记十分关注何尊里的铭文。”宁亚莹说,铭文是馆藏青铜器的重要特征。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宁亚莹说,“当前,我们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加强青铜器保护、研究和利用。”

经过千年的埋藏,许多青铜器出土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变形、开裂、破碎等情形。

“目前,我们和西北大学合作开展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对馆藏38件2级及以下病害较为严重的青铜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宁亚莹说。

做好青铜器保护要从源头做起,青铜器发掘就是那个源头。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王颢是一位考古“老兵”,从事考古工作27年来,经手大大小小的青铜器上千件。目前,王颢负责宝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足迹遍及山野田间,用心寻找着历史的记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文物普查、发掘等各个环节加强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力求保留文物更多的信息。”王颢说。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让更多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鸡市文物局局长刘宏斌说。

深挖文物多重价值

眼前,这只穿越数千年,被称为“青铜史书”的逨盘,其铭文依然清晰可辨。铭文中,单氏家族的“工作日志”第一次印证了《史记》中西周诸王世系的顺序。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铭文最长的铜盘,内底铸铭文372字,记述了单氏家族8代辅佐西周12位天子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滕晓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逨盘前驻足良久。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翟慧萍介绍,青铜器文物能够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展示当时的科技水平,为进一步探索文明起源与发展提供历史研究资料。

“总书记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在青铜器研究上,我们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发展。”翟慧萍说。

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研学课程,积极推动相关活动进学校、进社区,打造IP形象“青青”“铜铜”,增强导览、展陈、讲解、文创的科技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总书记指出,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我们将通过开发特色课程、举办专题展览、打造新颖的文创产品等方式,不断推广宝鸡青铜器文化。”宁亚莹说。

在宝鸡市,有不少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传承人,于安君就是其中一位。他使用如今少见的“陶范法”,能实现对简单器物的复仿制。

今年暑期,在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传习所,不少中小学生当起了“小工匠”,运用“陶范法”仿制古钱币。在于安君的指导下,不到一小时,孩子们就拿到了“钱币”。

“作为宝鸡青铜器复仿制行业的一员,我要发扬工匠精神,深入研究学习,不断精进技艺,并通过开办传习所的方式做好传承,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宝鸡青铜器之美。”于安君说。

创新推动文物“活化”

“这是1992年出土于宝鸡市益门二号秦人墓葬的金柄铁剑。总书记在金柄铁剑前驻足许久。”滕晓华说。

“这件文物表明,春秋时期,秦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炼金属工艺。春秋时期,铁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刘宏斌说。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做好青铜器的宣传,是文物‘活化’的有效举措之一,能使文物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增强与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互动。”宁亚莹说。

前不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酒杯、饕餮纹茶具、宝博君IP形象系列产品等40余件文创产品在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圈粉”。许多国宝正通过数字化、文创等形式变得时尚起来,焕发新的生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直很‘火’。我在宝鸡上大学的时候,曾来这里当志愿者讲解员,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就业方向。现在,我成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每天和文物打交道,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法门寺博物馆宣传教育科副科长马钊说。

一座座博物馆蕴藏着中华文明的绵长文脉。早在2022年,宝鸡市就明确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文物”、大数据、3D建模、VR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同时,加强“流动博物馆”建设,开展博物馆“六进”活动,使博物馆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

“宝鸡青铜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刚发布的时候我就觉得眼熟,原来,‘龙辰辰’的部分设计灵感源于我们宝鸡出土的国宝何尊。”宝鸡市民高露莎说。

国宝何尊先后亮相央视《国家宝藏》《中国国宝大会》《中国考古大会》等节目,向人们展示“何以中国”。

不只是何尊,逨盘、秦公镈等国宝也多次前往外地“出差”。近年来,宝鸡市不断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方式,积极推动本地展览和文物“走出去”,依托大批出土文物,在国家博物馆等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展览,让更多人通过宝鸡之“宝”,品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深情、对民生的关切,让我们深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动力。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学深悟透,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做好文物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的大文章,筑牢‘三屏两水一平原’的生态基底,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涵养‘周源秦根、山水美城’的城市底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大努力加快宝鸡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说。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折洋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