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外媒考察团:在丝路东方感悟深厚底蕴和蓬勃动能

西西新闻  @2023-11-21

字号

触摸着古老的城墙,欣赏着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的壮景,站在陕西省潼关县博物馆观景台上,轻柔的晚风令铁木尔·库瓦托夫思绪万千。

“中国人民珍惜自己土地上的每一块古旧砖石,敬重每一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这样的历史观和襟怀值得全世界各国学习。”铁木尔·库瓦托夫是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社长,这是他第四次来到中国。今年五月,他刚刚参与了在古都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报道。

10月13日,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采访调研。新华社发(朱军强 摄)


10月中旬起,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人民日报社联合组织的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在中国大陆多地采访调研。来自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1家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和资深编辑记者参加。

西北内陆省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吸引了众多外媒的关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团成员们安静伫立在“镇馆之宝”何尊的四周。这件西周时期的祭祀礼器上铸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我完全沉浸在古老青铜器的世界里!尽管不懂中文,但看到两千多年前刻下的‘中国’二字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撼。西周的礼制传统让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在这里得到实证。”阿塞拜疆国家通讯社总编辑艾贡·哈萨诺娃说。

几天时间里,考察团还参观了“地下军团”秦始皇兵马俑,观看了改编自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歌舞表演《长恨歌》,欣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带来的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华阴老腔。

10月11日,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成员在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采访调研。新华社发(朱军强 摄)


高频率、近距离、沉浸式参观体验历史名迹、珍贵文物、地方戏剧后,考察团成员纷纷感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关中平原足可照见整个中华民族文脉所存。

眼下,三秦大地瓜果飘香的季节已进入尾声。在渭南市潼关县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帮扶的软籽石榴产业园里,今日白俄罗斯出版集团副社长伊凡·西尼什金鞋上沾满泥土,走进田里仔细询问石榴园的规模和运营盈利模式,了解中国的国企如何发挥优势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10月12日,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成员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软籽石榴产业园内采访调研。新华社发(朱军强 摄)


“人口流失导致农村经济日渐萧条,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发展难题。中国的乡村振兴政策让农民愿意留在家乡,同时吸引有实力、会经营的企业,引进有理想、懂技术的人才发展乡村,这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塔吉克斯坦《真理报》总编辑娜塔利娅·多罗费耶娃说。

离开广袤的田地,考察团“进城”一探现代产业发展路径:在西安市莲湖数字出海产业园采访城市智慧产业与数字经济建设情况,在渭南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调研中国—中亚果品贸易合作情况,在陕西西凤集团了解老字号酒企如何让老酒持续“香飘万里”。

“陕西今日的发展,既有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起点的自信与底蕴,也不断展现着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光景。”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国际问题评论员阿卜杜瓦利·赛卜纳扎罗夫说。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西安国际港站,面向欧亚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以前提到港口人们往往会想到海边,没想到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我们看到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内陆港。”土库曼斯坦《金色世纪》电子报社长梅拉特·别克穆拉多夫说。

每天,平均1小时4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或抵达。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发展的陕西对中亚各国来说不再是陌生的地名。

“陕西当地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有粮油基地,乘着中欧班列的东风,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也在中国打开了销路。”铁木尔·库瓦托夫说。

丝绸之路川流不息的中欧班列,成为中国与欧亚大陆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新时代“钢铁驼队”。“格鲁吉亚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铁路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货物经由我们国家中转,这对我们通过物流运输发展商品贸易的潜力是巨大的。”格鲁吉亚经济中心网主编莉安娜·乔尔乔利亚尼表示。

“陕西不断涌现的活力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本土的落地。受惠于这一倡议,中土两国贸易更加畅通,关系也更加紧密。”梅拉特·别克穆拉多夫表示,“我期待这一倡议的发展成果早日惠及世界更多地区。”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赵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