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龙:奏响绿色发展“交响曲”
西西新闻 @2023-09-18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揭开中国环保事业序幕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黄龙县,地处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因其空气清新、植被茂盛、水清甘甜,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和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近年来,黄龙县依托富集的生态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凭生态而立、因生态而美。
为展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新面貌、新变化,日前,“环保五十年 生态新成就”2023年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调研采访团首站走进黄龙县,实地探访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小风车”转出“大产业” 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秋高气爽,蓝天清澈,白云悠然,站在界头庙风车小镇的观景台上,一眼望去,山头上整齐坐落的白色风车格外显眼。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风车发电,还可以欣赏到万亩草场的绝佳风光,让“工业场所”摇身变为“观景圣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这些风车,大约有56个。风车每转一圈,就能发3度电。风大的时候,一个风车24小时能发电3万度。”黄龙县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王伦说道。黄龙海拔落差大,风力资源丰富,风力有效小时数可达2300小时,光照有效小时数有1300小时左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成为风车小镇的特色新能源项目。
截至2022年底,黄龙县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14个,总装机规模561.6MW,其中:光伏项目7个,装机容量261.6MW,风电项目7个,装机容量300MW。在建新能源项目5个,装机规模900兆瓦,均为平价光伏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并网。
为了更好带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之路,风车小镇引进陕西中垦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集体做基础设施、企业投运营管理”的模式进行合作,通过7:3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以有效运营期5个月为标准,日均纯收入3000元计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3.5万元。
“我们通过建设运营T16网红打卡地和咖啡馆,吸纳当地村民前来务工,其中长期务工5人、短期务工10余人,人均日工资150余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黄龙县界头庙镇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熊旭说。
一杆钓活一池水 以渔业带动多产融合
位于黄龙县县城以西9公里处的石堡镇,这里榆蓝、青蓝高速穿境而过,石堡河、泄湖河、沙曲河等河流汇聚,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这里不光建成西北地区唯一的标准化千人垂钓基地,还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和养殖池塘,并深入开发特色餐饮、中药康养、研学团建、休闲娱乐等新兴业态。
走进渔业休闲小镇垂钓基地,一个个巨型的垂钓池让人纷纷驻足,不少垂钓爱好者聚集在此,切磋提升钓技。“我们的垂钓基地占地112亩,可容纳1200人同时作钓,是国家一类垂钓基地,赛事贯穿全年、覆盖各类人群、涵盖高中低端全业态。”黄龙县石堡镇包村干部党娜称,截至目前,这里先后共举办垂钓赛事221场,累计30个省市、3.1万名钓友同池竞技、20余万随行游客来黄观光旅游,赛事营业收入750余万元,树立了“全国垂钓看陕西、陕西垂钓看黄龙”的品牌效应。
同时,石堡镇建成14000平米工厂化养殖车间和150亩养殖池塘,已正式投入运营。配备18套国内先进的技术循环水系统和智能化水质数据分析监测系统,采取种苗孵化、标苗培育、规模养殖全链条业态,实行全季节养殖新模式。目前,池内养殖的食用鱼有鲈鱼、黑鱼,观赏鱼有兰寿、蝴蝶鲤、短尾狮等十余种。
此外,以渔猎文化为主线,石堡镇将建设浪遏飞舟、人面渔桥、渔歌码头、金鱼博物馆等9大渔文化场景和12处文化创意体验区,全面改造提升涵盖的96户村庄民居,建成集现代休闲垂钓、前沿渔业养殖、渔猎文化研学、中草药康养、田园式乡景为一体的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的复合型特色小镇。“今年,我们还获得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称号,填补了黄土高原渔业规模化养殖的空白。”党娜说。
如今的石堡镇,群众围绕垂钓赛事、渔业养殖等项目就业创业,实现了“下地”变“上班”“老乡”变“老板”“家产”变“资产”的转变,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守护绿水青山 开创生态环境宣教新局面
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
位于石堡镇龙尾湾“锦绣黄龙”景区内的黄龙山生态馆,是西北首家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平台。自2021年4月开馆以来,现已开展绿色教育课堂、举办绿色发展论坛200余期,入馆参观人数达6000人次。展馆总面积约1174㎡,共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美丽黄龙砥砺向前”三部分。
黄龙山生态馆不仅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众化的创新探索,也是黄龙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绿色崛起·先锋行动”计划,开展各级党组织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的“绿色发展论坛”和黄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新阵地。
“大家在这不仅可以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贡献,同时也可以通过黄龙县生态文明实践的具体经验得到启示。”黄龙县委党校副校长张耀斌介绍说道,“在自然教育和科普研学方面,生态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手段,全景展示了黄龙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在了解动植物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生态馆以黄龙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案例,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民众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同时也为来黄龙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黄龙的一个好去处。”
清凉避暑“慢生活” 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青山绿水、天然氧吧、避暑胜地……走进黄龙,仿佛走进了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清凉避暑的养生福地,行走在黄龙,就是一次养颜洗肺、静心健身的康养之旅。
全县林草覆盖率高达92%,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8万个,夏季平均气温21℃。“每年夏天我都会来住几天,黄龙真的太凉快了,其他地方都热得像大火炉,而黄龙只有21℃,晚上睡觉甚至还需要盖厚一点的被子……”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说道。
位于白马滩镇印象圪崂国家AAA级景区的“暖山河畔”自驾车房车营地,自今年五一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万元。营地地处陕西省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腹地,占地60余亩,目前推出生态田园村庄参观、百亩花海观赏、农耕文化长廊参观、休闲垂钓、农事劳动实践体验、水上小屋住宿、帐篷营地住宿、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中小学生课程研学、露天电影、自助露营、石门峡漂流等旅游体验项目。
白马滩镇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介绍说,营地按照“田园民宿+露营基地+人居环境整治”的发展思路,采取“村集体经济+企业+村民”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专业的企业进行经营管理。58名群众在营地建设期间以务工收入带动了整体增收,15名村民在营地里通过保洁员、服务员、安保员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目前已达18000元。
近年来,黄龙县大力发展依山沿河经济,充分利用生态禀赋、文化特色等优势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创新拓展露营基地、康养、研学等新场景和系列产品,全面掀起了乡村旅游热,也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山圪崂”蜕变成了如今旅游打卡的“香饽饽”,既美了乡村的“面子”,也鼓了群众的“钱袋子”。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