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交流合作系列活动
西西新闻 @2023-09-18
字号
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密集互动、深入交流,就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取得丰硕成果。
9月上旬,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为积极落实元首之间达成的重要共识和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陕西省组织代表团先后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经贸、科技、教育、农业、文化旅游、传统医学等领域一系列活动,同三国相关领域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推动陕西与中亚地区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中亚是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共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
近10天时间里,从千年古城塔什干、撒马尔罕,到秋意渐浓的北哈州、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再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一场又一场经贸洽谈、文旅推介、医学交流、教育展览活动密集举行,一项又一项合作协议集中签署,跨越几千里一双又一双手紧握在一起……
这是一次满怀诚意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之旅。
“长安号”十年往返,道路联通商贸兴
9月6日下午,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泰恩沙县,随着汽笛长鸣,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回程列车缓缓启动,满载着哈萨克斯坦小麦和粮油产品,一路向东奔向西安。
2013年,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鸣笛启航前往哈萨克斯坦,陕西迈出了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新步伐。10年来,“长安号”累计开行超过1.89万列,开行线路从最初1条增加到17条。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了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干线,并通过多式联运覆盖中亚五国。
车轮滚滚,双向奔赴。繁忙的“长安号”运送的不仅是丰富的商品,也传递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2016年,‘长安号’第一列回程班列发车时,我就在现场。”9月6日,泰恩沙县契卡洛瓦镇火车站站长塞拉尔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我明显感觉到集装箱发运量越来越大,发运也越来越频繁。”
伴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走出国门,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农业产业园区。9月6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正式揭牌。爱菊集团将依托基地继续推行“政府+银行+企业+农场主+高校”新型订单农业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粮油及周边矿产品的能力,为“长安号”提供稳定回程货源。
“这种订单农业的方式让哈萨克斯坦农场主非常高兴,也使两国人民受益,真正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
从“驼铃阵阵”到“钢铁驼队”,今天,“长安号”带动陕西和中亚国家成功开展农业、产能、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
9月1日,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大片的葡萄园、棉花地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美丽。这个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园区已成为杨凌海外农业园区集群发展的示范园区。
“截至去年底,园区已完成油葵、大豆、高油酸花生、玉米等新品种试种示范工作;在线培训当地产业工人1500人次,田间培训当地种植户200人次;完成5412万元的乌兹别克斯坦牛皮进口贸易……”面对记者的采访,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兵如数家珍。
当前,陕西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双向发力,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9月2日,中国(陕西)—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家商务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举行。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的22家重点企业负责人与有关企业代表洽谈交流,围绕共享海外仓、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
9月3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塔什干展示交易中心里热闹非凡。在2023“一带一路”陕西特色商品展览会上,各类农产品、机电产品和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乌兹别克斯坦客商的目光;
9月6日,哈萨克斯坦(北哈州)—中国(陕西)经贸合作恳谈会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举行。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西安欧尼斯贸易有限公司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企业签订园区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和汽车销售战略合作协议……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我们将加快哈萨克斯坦西安国际港务区码头建设,实现西安和哈萨克斯坦枢纽对枢纽的连接,同时在哈萨克斯坦布局‘长安号’堆场和‘长安号’海外仓,使两地企业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服务。”
“健康丝路”“教育丝路”,民心相通福祉路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我们应该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的经验。”9月5日,哈萨克斯坦国家医学科学研究中心院长阿拜·拜根金在与陕西中医药代表团会晤时说。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传统医药加速走向海外。
9月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义诊暨传统医学文化宣传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开幕,闻讯而来的当地民众挤满了位于萨雷阿尔卡路的西安中医诊疗中心候诊室。
儿童诊室里,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医生刘玉堂正会同康复治疗师张志强为2岁的幼儿阿依达查体。
今年7月,阿依达的母亲阿依努尔曾带着阿依达在西安采取中医疗法治疗了一个月,效果十分明显。用阿依努尔的话说,“眼前的天一下子就亮了。”签证到期回国后,她们便来到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接受进一步治疗。阿依努尔说:“因为不想放弃我的孩子,我才不远万里到中国寻求中医的帮助。现在很好,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中医诊疗了。”
中心中方负责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宋虎杰表示,传统医学中心是“健康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未来,将充分发挥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的引领作用,推动更多中医药中心在中亚地区落地开花,惠及更多民众。
一路追风赶月,交流东西文明。
陕西是中国科教大省,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富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与中亚各国积极共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共同实施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陕西已成为中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首选地之一。
9月5日,中国(陕西)—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展在阿斯塔纳开展。来自阿斯塔纳的学生萨玛雅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去陕西读书,那里有很多很好的学校和专业。希望我能在‘一带一路’的交流、发展中,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展览上,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分别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等哈国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基地、中哈食品绿色加工和安全控制科技示范园、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中心、“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在展览上揭牌。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刘建林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吸收中亚国家的青年学生到陕西来学习交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陕西的了解,促进陕西和这三个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好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
文化联结,让感情和友谊更加深厚绵长
9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尔罕)、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揭牌。陕西代表团实地考察了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在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整理考古资料的工作现场,围绕下一步联合考古重点工作等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
9月8日,吉尔吉斯斯坦科拉斯纳亚·瑞希卡(红河古城)遗址。中吉两国工作人员正在对遗址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和分析研究。
“在中吉联合考古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大家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各异,相互适应,相互学习,保证了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也与参与发掘的当地工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田有前说,“我们相信,通过中吉联合考古工作,两国学术界的文化交流将更加丰富,相互了解将更加深入,由此建立起来的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与友谊也必将更加深厚和绵长。”
陕西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具有先天的文物资源优势。2011年以来,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组织专家团队赴中亚国家进行古代遗址考察,与中亚的考古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
9月3日,陕西文化旅游推介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热情欢迎中亚宾客:“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兵马俑的故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大家到陕西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为了增进了解、续写友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等地,投放了文化旅游广告。推介会当天,3个国家4个城市的广告同时投放,代表团和当地嘉宾一同观赏了精彩视频。
新丝绸之路上,中国人民同中亚国家人民一起,正从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中,共同描绘新的精彩画卷。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近年来,陕西以“项目友城”建设为抓手、经贸旅游为重点、文化艺术为纽带、人员来往为基础,与中亚国家在多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陕西省已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锡尔河州,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等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实现了与中亚五国国际友城全覆盖,西安也在全国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为继续探寻共同点和互补之处、实现更大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对未来的许诺,可用过往去丈量。
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提出的明确要求。陕西,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风吹千年,愈来愈劲。陕西代表团表示,将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推动陕西与中亚五国在经贸、科技、教育、农业、文化旅游、友城等领域的合作走深走实,迈向共同发展新征程!(记者 母家亮 刘枫 张鑫)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赵莉
9月上旬,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为积极落实元首之间达成的重要共识和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陕西省组织代表团先后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经贸、科技、教育、农业、文化旅游、传统医学等领域一系列活动,同三国相关领域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推动陕西与中亚地区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中亚是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共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
近10天时间里,从千年古城塔什干、撒马尔罕,到秋意渐浓的北哈州、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再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一场又一场经贸洽谈、文旅推介、医学交流、教育展览活动密集举行,一项又一项合作协议集中签署,跨越几千里一双又一双手紧握在一起……
这是一次满怀诚意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之旅。
“长安号”十年往返,道路联通商贸兴
9月6日下午,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泰恩沙县,随着汽笛长鸣,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回程列车缓缓启动,满载着哈萨克斯坦小麦和粮油产品,一路向东奔向西安。
2013年,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鸣笛启航前往哈萨克斯坦,陕西迈出了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新步伐。10年来,“长安号”累计开行超过1.89万列,开行线路从最初1条增加到17条。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了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干线,并通过多式联运覆盖中亚五国。
车轮滚滚,双向奔赴。繁忙的“长安号”运送的不仅是丰富的商品,也传递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2016年,‘长安号’第一列回程班列发车时,我就在现场。”9月6日,泰恩沙县契卡洛瓦镇火车站站长塞拉尔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我明显感觉到集装箱发运量越来越大,发运也越来越频繁。”
伴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走出国门,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农业产业园区。9月6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正式揭牌。爱菊集团将依托基地继续推行“政府+银行+企业+农场主+高校”新型订单农业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粮油及周边矿产品的能力,为“长安号”提供稳定回程货源。
“这种订单农业的方式让哈萨克斯坦农场主非常高兴,也使两国人民受益,真正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
从“驼铃阵阵”到“钢铁驼队”,今天,“长安号”带动陕西和中亚国家成功开展农业、产能、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
9月1日,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大片的葡萄园、棉花地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美丽。这个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园区已成为杨凌海外农业园区集群发展的示范园区。
“截至去年底,园区已完成油葵、大豆、高油酸花生、玉米等新品种试种示范工作;在线培训当地产业工人1500人次,田间培训当地种植户200人次;完成5412万元的乌兹别克斯坦牛皮进口贸易……”面对记者的采访,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兵如数家珍。
当前,陕西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双向发力,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9月2日,中国(陕西)—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家商务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举行。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的22家重点企业负责人与有关企业代表洽谈交流,围绕共享海外仓、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
9月3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塔什干展示交易中心里热闹非凡。在2023“一带一路”陕西特色商品展览会上,各类农产品、机电产品和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乌兹别克斯坦客商的目光;
9月6日,哈萨克斯坦(北哈州)—中国(陕西)经贸合作恳谈会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举行。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西安欧尼斯贸易有限公司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企业签订园区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和汽车销售战略合作协议……
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我们将加快哈萨克斯坦西安国际港务区码头建设,实现西安和哈萨克斯坦枢纽对枢纽的连接,同时在哈萨克斯坦布局‘长安号’堆场和‘长安号’海外仓,使两地企业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服务。”
“健康丝路”“教育丝路”,民心相通福祉路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我们应该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的经验。”9月5日,哈萨克斯坦国家医学科学研究中心院长阿拜·拜根金在与陕西中医药代表团会晤时说。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传统医药加速走向海外。
9月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义诊暨传统医学文化宣传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开幕,闻讯而来的当地民众挤满了位于萨雷阿尔卡路的西安中医诊疗中心候诊室。
儿童诊室里,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医生刘玉堂正会同康复治疗师张志强为2岁的幼儿阿依达查体。
今年7月,阿依达的母亲阿依努尔曾带着阿依达在西安采取中医疗法治疗了一个月,效果十分明显。用阿依努尔的话说,“眼前的天一下子就亮了。”签证到期回国后,她们便来到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接受进一步治疗。阿依努尔说:“因为不想放弃我的孩子,我才不远万里到中国寻求中医的帮助。现在很好,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中医诊疗了。”
中心中方负责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宋虎杰表示,传统医学中心是“健康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未来,将充分发挥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的引领作用,推动更多中医药中心在中亚地区落地开花,惠及更多民众。
一路追风赶月,交流东西文明。
陕西是中国科教大省,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富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与中亚各国积极共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共同实施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陕西已成为中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首选地之一。
9月5日,中国(陕西)—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展在阿斯塔纳开展。来自阿斯塔纳的学生萨玛雅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去陕西读书,那里有很多很好的学校和专业。希望我能在‘一带一路’的交流、发展中,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展览上,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分别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等哈国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基地、中哈食品绿色加工和安全控制科技示范园、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中心、“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在展览上揭牌。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刘建林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吸收中亚国家的青年学生到陕西来学习交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陕西的了解,促进陕西和这三个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好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
文化联结,让感情和友谊更加深厚绵长
9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尔罕)、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揭牌。陕西代表团实地考察了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在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整理考古资料的工作现场,围绕下一步联合考古重点工作等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
9月8日,吉尔吉斯斯坦科拉斯纳亚·瑞希卡(红河古城)遗址。中吉两国工作人员正在对遗址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和分析研究。
“在中吉联合考古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大家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各异,相互适应,相互学习,保证了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也与参与发掘的当地工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田有前说,“我们相信,通过中吉联合考古工作,两国学术界的文化交流将更加丰富,相互了解将更加深入,由此建立起来的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与友谊也必将更加深厚和绵长。”
陕西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具有先天的文物资源优势。2011年以来,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组织专家团队赴中亚国家进行古代遗址考察,与中亚的考古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
9月3日,陕西文化旅游推介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热情欢迎中亚宾客:“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兵马俑的故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大家到陕西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为了增进了解、续写友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等地,投放了文化旅游广告。推介会当天,3个国家4个城市的广告同时投放,代表团和当地嘉宾一同观赏了精彩视频。
新丝绸之路上,中国人民同中亚国家人民一起,正从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中,共同描绘新的精彩画卷。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近年来,陕西以“项目友城”建设为抓手、经贸旅游为重点、文化艺术为纽带、人员来往为基础,与中亚国家在多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陕西省已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锡尔河州,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等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实现了与中亚五国国际友城全覆盖,西安也在全国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为继续探寻共同点和互补之处、实现更大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对未来的许诺,可用过往去丈量。
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提出的明确要求。陕西,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风吹千年,愈来愈劲。陕西代表团表示,将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推动陕西与中亚五国在经贸、科技、教育、农业、文化旅游、友城等领域的合作走深走实,迈向共同发展新征程!(记者 母家亮 刘枫 张鑫)
来源:群众新闻
编辑: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