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米烈汉:坚守中医自信 弘扬中医药文化时代精神
西西新闻 @2023-04-08
中华古医学,世界将风行。4月6日,在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举办的2023年度融媒体+健康发展座谈会暨中澳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全国名中医米烈汉教授出席并见证省医促会与澳大利亚中医药慈善基金会签约,并就如何才能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名中医米烈汉出席座谈会并做交流 (摄影 成蕊)
米烈汉教授认为中医药要发展,首先要坚守中医自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一定要保持中医药文化脉络,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培育创新人才、发展生命科学,这些都需要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实现。
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培养中医药人才。院校教育为现今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能够提供系统专业体系,培养科研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医药创新提供人才基础。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中青年临床与科研人才,加大中医药人才储备,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
加大中医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中医药文化发展只有真正落实到服务能力上,才能更加彰显中医药文化价值。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然而,由于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医院中医科设置不完备等问题,中医诊疗难以普及,加大各级医疗单位中医药平台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医疗活动提供保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加强中药产业各环节监管,保证中药药品质量。近年来,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人工培育药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医疗效,一些不合格中药流入市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迫在眉睫,应将中药生产的各个环节产业化管理,形成中药全产业链,从种植、采收到生产加工,须严格培训,制定标准化流程,强效监管,把好质量关,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加大中医药科技创新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离不开创新,尽可能加大各高校、科研单位政策、财政支持,积极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培育研发队伍,提升研发能力,围绕中药材产业,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中医药相关产品。
加强中医学和中医药文化的国内外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与时俱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中医药文化产业建设发展,不仅能有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更能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一面旗帜,树立文化强国形象。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0年中医针灸、 2018年藏医药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迄今为止130个中医药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日本,《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制作成中成药销售,受到普遍欢迎;针灸等传统疗法在德国、苏丹、俄罗斯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深受欢迎,这些都是中医学的服务价值。在历史进程中,中医药文化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医学流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风格。面对新冠疫情,中医药以继承、弘扬、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展现出中医药文化所保持的时代精神。因此,应用现代技术发掘传统中医药价值内涵,不断吸收先进科学文化,加强多学科交叉,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
米烈汉
米烈汉,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陕西省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陕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米伯让先生学术继承人,全国名中医,国家“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米氏传统诊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仲景书院仲景国医导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首届名中医,陕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米伯让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
来源:陕西网
编辑:张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