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人民日报关注陕西:艺术风景留在家门口

西西新闻  @2023-01-04

字号


举办艺术节、建设文化空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


艺术风景留在家门口(艺术改变乡村)

《人民日报》(2023年01月04日 第12版)

集合多种艺术门类的“关中忙罢艺术节”、风格各异的艺术装置、题材多样的墙体彩绘……2017年,西安美术学院的师生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将艺术带到了这里。如今,这个曾经不起眼的村子面貌一新,村民是艺术的享用者,更是艺术的参与者。

乡村离艺术有多远?

“艺术在展览馆里、在电视上、在书中。”以前,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村民会这样说。

2017年,西安美术学院的师生来到蔡家坡村,将艺术带进了这个秦岭脚下的小村落。如今,风格各异的艺术装置、题材多样的墙体彩绘装点着村庄。这个曾经不起眼的村子还拥有了村史馆、美术馆和公共剧场。不仅如此,这里还成为4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主会场,麦田为台、青山作幕,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观看话剧、音乐会、戏曲等艺术表演。村民是艺术的享用者,更是参与者。现在,蔡家坡村村民会说:“割麦,就是艺术。”

麦田上搭舞台,山村迎来艺术节

蔡家坡村是个典型的陕西关中村落,每年盛夏时节,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涌。“那种蓬勃的生命力让人震撼。”2018年夏天,西安美院教授武小川带着学生来到村里考察,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家里的旧陶罐、老凳子走进展览柜,收获后的麦秆被做成艺术装置,农具变身雕塑……师生们进行了天马行空的实验艺术创作。“这也是艺术?”村民感觉很新奇。

“艺术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接触乡土,去体察时代下的山乡巨变,搭建艺术与社会现场、与时代境遇之间的有机关系。”武小川说。然而,艺术与乡村的最初结合并不容易,“我们和村民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陌生感。”

一筹莫展之际,武小川想起了“忙罢会”。这本是陕西关中一项古老的习俗,夏收后的农民会走亲访友,凑钱请戏班唱大戏。“不如以此为名办一场跟村民交流的艺术节。”武小川的想法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

舞台就搭在麦田上,秦岭就是最好的背景,第一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就这样开场。健美操、小品、秦腔、民谣弹唱一一上演,500多名村民搬着板凳蜂拥而至。

不仅群众喜爱,艺术节还获得了当地政府支持,武小川的团队决定在这里扎下来。为了进一步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共存共生,他们为“关中忙罢艺术节”确定了终南戏剧节、终南生态艺术项目、乡村社区艺术项目三大板块,如今共举办了4届,平均每年开展艺术活动近30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师生和文艺工作者走进蔡家坡村,越来越多的在地艺术创作由创作者与村民共同完成。看着艺术节丰富的演出,村民杨双霞也跃跃欲试,“我会唱秦腔,我也想唱!”就这样,小品、秦腔、广场舞,村民的绝活儿也走上了大舞台。

热闹的蔡家坡村,迎来一场又一场盛会。“让艺术关注乡村,关注农民,这是创作与乡村的双赢。目前,蔡家坡村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文化艺术氛围。”武小川说。

活动贯穿全年,村庄面貌一新

“为村子打造带不走的艺术风景,我们的艺术乡村实践还要更深些。”西安美院实验艺术系教师崔凯敏说。2019年,“美好乡村计划”“乡村艺术工作营”“画美乡村”等系统性艺术乡建活动在蔡家坡村开展,“关中忙罢艺术节”不只持续几个月,现在,各项艺术乡建活动都贯穿全年。

顺着平整的进村路,走几步便能望见巨幅墙绘:一名老农手里提着一串葡萄,咧着嘴笑,这是以村里老支书王岩的故事创作的。多年前,他带着村民种葡萄,现在葡萄产业已经成了蔡家坡村主要的致富产业之一。不只是他,许多对村里有贡献的人都被画在了墙上。

村居的墙壁就是画纸,秦岭的青山绿水、关中民俗风貌、当地历史文化等都是墙绘创作的灵感源泉。“创作前,我们都会跟村民充分沟通,我们的创作主题也越来越宽。2022年,中央美院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将月壤样本的矿物分布图也画成了墙绘,对村民进行科普。”武小川说。

鄠邑区政府也投入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现在,蔡家坡村还建起了村史馆、美术馆,包括蔡家坡村在内的邻近5个村子有了90多幅精美的墙绘。

每到周末,都有很多游客来到蔡家坡村,不仅能感受艺术之美,还能欣赏秦岭的自然风光。王岩开心地说:“村子越来越漂亮,村民的精神气都不一样了。”

挑选“艺术村长”,打造艺术空间

艺术赋能下的蔡家坡村,让鄠邑区政府看到了机遇。为了发挥艺术乡建的规模效应,2021年12月,鄠邑区为蔡家坡村、栗元坡村、栗峪口村等5个村子在全国挑选了5名“艺术村长”。他们分别来自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艺术院校。

资深策展人宋群便是蔡家坡村的“艺术村长”。村民自己办民宿,品质达不到要求,怎么进一步把外来游客留住,是蔡家坡文旅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2022年3月,宋群有了打造“艺术村长之家”的计划:将民房旧居进行微改造,既能做公共活动空间,还能做民宿。

最合适的是村民方彩霞的家,5间房、两层楼,还带个小院子,没想到团队一上门却被泼了冷水。“我这房刚刚装修好,就叫我搬?”村民王百利也反对,“花钱搞这个,浪费呀。”

宋群及团队成员一遍遍上门做工作,不仅答应给房子做装修,还连续租10年,一年租金有数万元。最后在外工作的儿子说服了母亲:“咱村要发展,得信任人家!”方彩霞终于同意了。

“艺术村长之家”建成后,一楼有书吧、咖啡台,村民的手工制品也可以摆来卖,二楼是几间精致的民宿。看着自家的房子焕然一新,方彩霞打心里高兴。不少村民也主动找到村委会,也想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我们发掘乡村的日常美学,将这些元素融入设计中。它可以作为蔡家坡的对外窗口,更是乡村振兴参与者的驻村工作场所。”宋群说。

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了村。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的村民王涛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一个月纯收入有两万多元,老人孩子也能顾得上,这日子不美?”目前,蔡家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吸引更多的‘乡创客’,打造更多‘乡创艺术空间’助力乡村振兴,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的发展动力。鄠邑区政府制定了《文化艺术村建设实施方案》,对8号艺术公路沿线村庄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点燃乡村文旅的致富引擎。”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赵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