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陕北地区
西西新闻 @2022-06-09
字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在《遗传学前沿》杂志在线发表。
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捕获、测序和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北部地区(以下称“陕北地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起源,同时也证明了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之间的母系遗传联系。
为深入探究石峁人群的来源,以及他们与周边地区尤其是晋南地区陶寺遗址中人群的潜在融合、交流等科学问题,付巧妹团队通过合作从陕北地区(11个遗址132例)和晋南地区(2个遗址40例)共计13个遗址中,成功获得了172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的人类线粒体全基因组。
通过将这些石峁人群与较早期古代人群对比分析后,研究发现石峁人群和陕北地区本地较早期人群——仰韶时代晚期庙梁和五庄果墚人群的遗传联系最为紧密。
另外,石峁人群也显示与黄河中下游河南地区仰韶文化青台遗址中人群显示出些许母系遗传联系。因此,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人群体现了遗传结构的连续性,也暗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来源,同时与黄河流域其他古代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联系,并不是被外来人群所代替。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张琛熙
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捕获、测序和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北部地区(以下称“陕北地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起源,同时也证明了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有关人群之间的母系遗传联系。
为深入探究石峁人群的来源,以及他们与周边地区尤其是晋南地区陶寺遗址中人群的潜在融合、交流等科学问题,付巧妹团队通过合作从陕北地区(11个遗址132例)和晋南地区(2个遗址40例)共计13个遗址中,成功获得了172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的人类线粒体全基因组。
通过将这些石峁人群与较早期古代人群对比分析后,研究发现石峁人群和陕北地区本地较早期人群——仰韶时代晚期庙梁和五庄果墚人群的遗传联系最为紧密。
另外,石峁人群也显示与黄河中下游河南地区仰韶文化青台遗址中人群显示出些许母系遗传联系。因此,陕北地区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人群体现了遗传结构的连续性,也暗示石峁人群主要为本地来源,同时与黄河流域其他古代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联系,并不是被外来人群所代替。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张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