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秦汉中学初中部:以先进教育培养全能学生
西西新闻 @2024-12-13
有这样一所学校,孩子们走进它,会成长得越来越“全能”,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必要时还能用才艺惊艳全场……这得益于学校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师资团队、充沛的教学资源构筑基底,并不断探索前行,努力为学生们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名校——西咸新区秦汉中学初中部,感受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世界。
看见自己,用热爱培植沃土
“在这里任教让我非常有归属感。”在秦汉中学初中部担任英语老师的董璇说,她一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现在已经成为学生发展中心初中部副主任。从业9年间最令她感到安心的,是老师们对教育的热爱、对课堂的尊重、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怀。
西咸新区秦汉中学是陕西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合作项目,也是百年清华附中在北京市以外的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初中部开办于2015年。
学校依托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优质资源,秉承和发扬清华附中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领军团队为清华附中派出的特级教师和北京市、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目前,初中部共有专职教师135人。
在秦汉中学初中部,老师们不论资历、不分年龄,全情投入到教学中,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将多年沉淀倾囊相授,思维活跃的青年教师把新技术、新资讯、新模式融入授课过程,大家彼此照拂,取长补短,在比拼中共同进步。
董璇说:“老师的情绪和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保持开心乐观、拥有幸福感,就会让孩子们健康向上。”教育不仅在课堂上,也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每一句问候、每一次交流都可能影响学生成长,只有心怀热爱与追求才能真正享受教育的过程,创造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膏腴之地。
看见孩子,让幼苗自信成长
说起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学科节,初中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樊历宏开心地分享了一些“小烦恼”。“第一届学科节之后,学生们每年都会催着我办。”他说,“在筹备阶段,怎么吸引学生参加?每个学科找什么新的切入点?准备什么物料?方方面面都发愁。”活动当天,教室里一个学生都没有,大家聚集在各个学科打卡点,仿制文物、参加庭审、做实验、拼拼图……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变成“游戏通关”的秘籍。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句话揭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秦汉中学围绕“思行并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特色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全面素养。
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秦汉中学初中部通过校内活动、选修课、社团等方式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大家自我教育的能力,把每个学生当作独一无二的小树苗,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天赋,引导他们长成各自喜欢的模样,给予他们自信成长的力量。
仅2023年以来,秦汉中学初中部“少年科学院”的孩子们就获得包括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暨实践大赛等科技类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奖项百余次,多次斩获全国大赛一等奖。“学校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为我们搭建了探索科技、实现梦想的舞台。”获奖的初一学生康睿轩说。
看见世界,助雏鹰自由探索
“研学不等于旅游。” 樊历宏介绍说,秦汉中学设立研学综合实践课程以来,在卢浮宫博物馆拓宽审美,在新加坡感受异域之趣,在岳阳楼前齐诵《岳阳楼记》让文字之美照进现实,穿越库布齐沙漠感受行走的力量……
根据教学需要,学生们走出校园围墙,用双脚丈量世界,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立体,有声、有色、有温度,成为生活和体验的一部分。这些体验,又会成为他们拓展思维的线索,引导孩子们自由探索好奇的方向。
“行万里路”让眼界更开阔,“以史为鉴”让思维更深邃。樊历宏老师在历史课堂上会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国际局势,让历史知识成为学生们鉴古知今的灯塔,让历史思维成为学生心怀天下、敢于担当的基石,让学生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快乐成长!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会变得胸怀宽广,在探索世界时更加逍遥自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是秦汉中学校训,这8个字包含了中华民族敢于直面挑战、开拓创新的生命力,和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广大胸怀,滋养着莘莘学子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指明进步的方向。用樊历宏老师的话说:愿他们成为光,照亮幽径,温暖他人。
来源/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