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榆林市府谷县:“四个转变”护安澜 “锁沙扩绿”惠民生

西西新闻  @2024-03-19

字号

九曲黄河万里沙,奔流到此清几许?为实现“河畅、岸绿、景美、民富”的生态目标,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以“四个转变”为指导,不断加大“治”的力度、提升“管”的水平、扩大“绿”的面积、增加“宣”的频次,将治水与植绿相结合、固沙与修复相协同,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走向“深绿”。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拦沙坝110座,林地面积增至95.2万亩、草地面积达220.1万亩。河清了,黑鹳、赤麻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来“翩然入画”;岸绿了,周边群众也乐享“生态红利”。
 
从“简单粗放”向“科学规划”转变。坚持全域统筹、系统谋划、版块推进、重点攻坚,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地形地貌、苗木适生性等因素,科学划定绿化用地,编制了以“三区两带多廊多点”为布局的“十四五”国土绿化规划纲要。三区是以地貌特征差异为界,包括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沿黄土石山区,治理面积32万亩;两带是以陕蒙接壤线和明长城为界,建设长约180公里的两条千米宽幅防护林带,治理面积4万亩;多廊是以“一河四川”沿线直观坡面及骨干道路为主,开展植树造林,打造生态长廊;多点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打造75个示范村庄、25个景观节点,实现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矿区生态化、节点景观化。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38万亩,林草覆盖率稳定在65%左右。
 
从“数量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破除“就林说林、就草说草”的惯性思维,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因地制宜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一河四川”森林村庄绿化等一批重点工程,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4.3亿元,新增造林12万亩、道路绿化244公里,实现了“由黄变绿”的阶段性目标。坚持保护优先、重点修复,稳步有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完成森林抚育11.9万亩、退化林修复4.5万亩,自然植被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坚持主攻难点、示范带动,针对沿黄路段山高坡陡、土层稀薄的困难条件,创新垒石造坑、无人机运苗、山顶高位水池、育林板保水固土“四位一体”模式,栽植各类苗木325万株,成活率达92%以上。
 
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始终遵循协同共治、分区分类、试点先行,大力开展山水林田坝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实施“林业+矿山修复”,用好用活矿山生态修复基金14.3亿元,以生态绿化为核心,完成38个废弃矿山和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治理面积达19万亩,其中造林绿化2.6万亩,打造出西尧沟、黑山村等一批示范样板。木瓜镇东梁村“山水林田坝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坡改梯2万亩,种植糜子、谷子等特色农业2万亩,营造生态经济林3000亩,共实现群众年增收327元/人。庙沟门镇西尧沟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按照“顶部绿色种植、中部瓜果蔬菜、底部特色林果、四周林木防护”治理模式,平整土地1860亩,绿化山体1.2万亩,建成西尧沟农业产业示范园,群众年增收450元/人以上。实施“林业+水土保持”,坚持以林固沙、以坝留沙并举,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拦沙坝110座,栽植各类林木21万株,年减少粗泥沙入黄量约3700万吨。实施“林业+特色产业”,找准两山转化与乡村振兴耦合点,发展林下经济、花卉苗木、设施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海红果、红枣、西梅等各类经济林14.8万亩。
 
从“政府独唱”向“全民合唱”转变。建基地、划网格、夯责任,动员420余户企业开展企业及周边生态治理工作,完成生态绿化990余亩,完成废旧矿山、煤矿采空塌陷区治理面积约140Km2;累计发动干部群众参与义务植树造林20.3万人次,植树130余万株,全力构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通讯员: 樊仲森 张娜)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