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区第一小学教师郑虹——十七载丹心铸魂三尺台
西西新闻 @2023-09-20
她是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是学生们口中“尽管有时候很凶,但跟着她走准没错。”的严师益友;她是家长们心中的一盏指明灯,是家长们口中“信得过,跟着她教育孩子准没错。”的好老师;她是学校的名优老师,是校长口中“不管什么样的班级都能带好”的教学能手。她就是榆林高新区第一小学德育副主任,四年级三班班主任、语文老师郑虹。
40岁的郑虹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7年,在这17年中,她实现了走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甚至站的卓越。
2006年大学毕业后,郑虹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2016年,她经工作调动进入高新区第一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老师,7年里,她带出了三届小学生,第一届学生今年高考,第二届学生今年中考,第三届学生今年小升初。在她的手机里,每一届学生的微信群,QQ群仍在响动,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坚持向她报喜报忧,分享成长的点滴。
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在郑虹看来,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是用爱心去铸造生命,用爱去唤醒灵魂。对学生只能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养,而不是生拉硬拽的强迫,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痕的教育情怀。所谓情怀,就是那份发自心底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热爱,是激发她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穷其一生去追索的教育智慧和前行动力。
做打开孩子心灵天窗的钥匙
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慧眼识英才,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情志、爱好,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点、航向标都集中在你身上。——郑虹。
2006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郑虹班上有一个叫赵曙光的高一大男孩,天天上课睡大觉,郑虹每天都是追着他要作业,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满脸不屑。还告诉郑虹:自己长这么大几乎没交过作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郑虹对这个孩子上了心,找他谈话套近乎,攀谈中,郑虹发现他非常抵触老师、对老师没有信心,之前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对他不是打压就是彻底放弃,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努力去发现这孩子的喜好,很快,我发现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金庸小说,于是我把我的一套《天龙八部》送给他,告诉他如果有特别有趣的情节可以找老师来分享。有一天,我组织班里开展了一次以‘我的江湖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这个不露痕迹为这位学生搭建的舞台,让他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从《射雕》到《神雕》,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这个大男孩侃侃而谈、豪情万丈,将刀光剑影、飞檐走壁的江湖从言语间倾泻而出,展现出了他的独特魅力。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孩子的眼里闪现出久违的兴奋和满足。
第二天课堂上,我竟然发现他不再趴在桌子上了,眼皮也抬起来了。“回忆当时,郑虹的言语中满是欣慰。”一天,他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双手递给我他的作文本,略带着羞涩的表情说:郑老师,我用了三天三夜才写的。这篇文章题为《生命里的那一抹曙光》,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作文的开头:1990年3月15日,伴着初阳,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迎来了属于他的第一缕阳光,于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便应运而生:赵曙光。直到十六年后的今天,我遇到了像姐姐一样的郑老师,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二道曙光,这十多年不见天日的漫漫成长路,瞬间被照得通亮。我想,我必须去细数这段历史,开启新的人生了......“
文章足足写了十三页,三千多字,郑虹说,她是含着泪看完的。之后,她也回敬了三千多字的评价语。她知道,这是打开这孩子心灵天窗的钥匙。
在郑虹带的第二届小学生里,有一位张姓学生,这孩子在一年级时便声名远扬,打遍全校无敌手,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对他敬而远之,谈之色变。
郑虹在与其父母沟通中,我得知,这孩子的爸爸从小对他的教育是犯了错必然拳脚相加。经过多次的沟通,家长逐步认识到了教育方法的欠缺。在一边教导学生改善生活的同时,郑虹在学校对这位学生密切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有胆识、有魄力、有责任感、有英雄情结,于是郑虹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他来当班长,这一壮举当时在年级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郑虹用无比坚定的口吻告诉孩子:“这个班长只有你能胜任,你看问题有独到的眼光,有过人的胆识,更重要的是超长的管理能力和心怀天下的胸怀,像你这样的孩子必须是将领呀。”我看到孩子眼神里由之前的桀骜不驯转而变得温和,甚至有些渴望。第二天到校,郑虹的办公桌上多了一份手写的班级管理策划书,从纪律到卫生,从行为习惯到学习,分析独到,策略可行。就这样,这位班长就走马上任了,平稳度过两周试用期后转正,他在班里学生心中的威望在一点点建立并逐步稳固、深入人心。
“孩子脱胎换骨一般以他的智慧、胆识和威望助我一臂之力,我们的班级连续被评为模范班集体,省级四星章模范集体。孩子上了初一后,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了我教室外,说他想我了,翻墙进的学校。”郑虹笑着说,“我严厉地训斥了他,他反而笑呵呵地说他要跟学弟学妹们说几句话。”
他走上讲台说道:“学弟学妹们,我们都一样幸运,遇到了最好的老师——郑老师,她无所不能,你们什么都不需要想,跟着郑老师学,大胆往前走,准没错。”在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中,郑虹和孩子都红了眼。今年,这个孩子以834分的成绩考入了榆林中学。
“我的每一届学生都会回来看我和学弟学妹,以过来人的身份讲上学时的故事,让感恩延续,让优秀传递。”郑虹的声音里满是自豪。
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
教育是一份良心工程,我们不能愧对教室里每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神,我们教室里的每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往小了说,我们的事业关乎一个生命的明暗成败,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往大了说,关乎民生大计,国之将来。——郑虹。
在郑虹的学生中,有一个杨姓学生让她记忆深刻。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自卑敏感又爱面子,成绩平常,但是他对历史人物特别感兴趣。
有一次上课,郑虹讲到了王昌龄的《出塞》。课后,这个腼腆的孩子一步步靠近她,低声说:“老师,我还知道李广将军其他的古诗呢。”郑虹立刻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样子说:“哦?说说看。”孩子怯生生却又略带骄傲地背诵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郑虹用赞赏仰慕的语气赞叹道:“哇,你不仅会背诵卢纶的《塞下曲》,还知道所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下节课你给同学们讲讲这首诗并介绍一下飞将军骁勇善战好吗?”孩子略带惊愕的表情里透露出喜出望外的神色。
那堂课,孩子虽然讲得并不流畅,但是郑虹听出了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从那以后,孩子一下课就凑到郑虹身边,和她分享他新学到的知识。渐渐地,他变得爱说话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他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偶尔还是人群的焦点。
期末考完试,郑虹像往常一样走出校门,一位大爷满脸恭敬地询问她是否是郑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爷表示自己是杨姓学生的爷爷,他说孩子天天在家说郑老师好,最近发现孩子变得爱说爱笑,还经常给他们讲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谈话间,大爷流下了眼泪:“这娃娃可怜,从小跟着我们生活,我们只能保证他吃饱穿暖。今天一进门就拿着试卷高兴地给我们看,语文考了92分,还说下次要考95分以上。郑老师,是你救了这个孩子,救了我们这个家啊。”说着,一定要把两盘老家带来的土鸡蛋塞给郑虹。
后来,学校保安告诉郑虹,大爷在门口已经等了她两个多小时。那一刻,郑虹感觉到身为教师的这份无上的光荣与满足,它无关乎荣誉、地位、金钱,它是纯粹的热爱。
在刚刚毕业的六年级五班里有一个叫杨皓宇的孩子,四年级刚接触到这孩子时,郑虹发现他上课从来都是屏蔽任何老师,只管自己埋头看书,成绩平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郑虹开始提问这个孩子回答问题,她发现这个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不落窠臼,独树一帜,让她颇为欣赏。
郑虹威逼利诱,让他参加班级足球队,在绿茵场上肆意驰骋,释放能量增强体质。上课时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意提问他,让他聚焦课堂,及时给予赞许和分析。慢慢的,孩子开始主动回答问题,眼神里有了星星,变得阳光开朗。到五年级,孩子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现在已经被西安曲江一中录取。
前几天,孩子爷爷发来微信:人生得遇良师,何其有幸,谢谢郑老师,我们一家人感谢您对孩子的倾心培养,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的,随叫随到。
做家长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
要敢于担当,把自己活成一本教科书。要活成一面旗帜,有你在,他们就心有所仰,情有所依,创造奇迹。——郑虹
进入高新区第一小学以来,郑虹一直担任班主任、语文老师。
郑虹的第一届学生是从六年级开始带的,六年级三班。据说在之前,学校流行这样一句训诫学生的话:再不听话就把送到三班去。
一个星期后,郑虹迅速了解了每个孩子的情况后,组织召开了家长会,解读了她的治班理念和班级建设目标。她一一分析每个孩子的优点与有待完善的地方。她告诉家长:我的班级不许任何孩子外出补语文,也不需要家长来辅导孩子学语文。
那场家长会开了四个多小时,从家长的眼神里她看到了认可、钦佩与感激,家长会结束后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散会后,郑虹像当红明星一样被家长围着,请教管理孩子的办法,或是嘱咐她放心大胆地管理孩子,他们全力支持配合。
“我始终认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孩子们培养得更好。基于这一共同目标,我们首先是伙伴、是战友、同盟,是利益共同体。好的教育是一场合力,赢得家长,巧借东风,会事半功倍。我会在我的课堂上紧紧吸引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把握课堂主阵地,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郑虹并不是在说大话,她的班级的语文成绩从五年级时的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年级第一。每次语文成绩都是年级第一。
2020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郑虹接手了一个从四个班各抽取十几名学生拼凑起来的班级。校长告诉她,相信你,不管什么样的班级你都能带好。
第一天踏进教室,郑虹除了看到54名脸上带着各种表情的学生外,还有一个凳子孤零零却茕茕孑立在课桌子上。当问到被孤立的凳子旁边的学生为什么不帮忙把凳子放下来,那位同学表示,那是另一个班过来的同学的。
听完这样的回答,郑虹的心里一沉。她当即决定召开即兴班会,我告诉学生:孩子们,世界上那么多老师,你们和老师相遇了,这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缘分;世界上那么多学生,偏偏你们五十五个孩子相聚在这个教室里朝夕相处,这毫无疑问是一种莫大的缘分呀。不管你们来自哪个班,从今天起,因为这份缘分牵引,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四年级五班。从今天起,我们将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唇齿相依、风雨同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度过小学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我们是一家人。她看到很多孩子的眼神由委屈、生涩变得融化、温暖开来。
一个月后,学校举办了一场足球联赛,四年级五班团结一致一路过关斩将,虽然最终因一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学生们的团结与友爱让郑虹倍感欣慰,“没有什么能打倒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集体。”在之后的三年里,郑虹的四年级五班所向披靡,班级所获的奖项远远超过其他六年的班级,大大小小的奖状挂满了整个教室,成为学校的班级神话。
做灵魂有香气的教育者
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模仿能力。想让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先变成这样的人。——郑虹
打铁还需自身硬。翻开郑虹的课案,密密麻麻的字迹跃入眼帘。省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名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尽管已经多项荣誉加身,但郑虹并没有丝毫放松。多少次,她深夜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甚至为了一个课堂话术而反复推敲。
她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事事亲力亲为,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榜样。
她说,教育的路上没有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法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备课。
她说,教育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边行走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身先士卒,垂范引领,走一步,再走一步,默默耕耘,静待花开,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教育是一场修行,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在前行的路上遇见包罗万象、气象万千的自己。
她说,我立志成为一位严慈同体、恩威并济、奖惩有度,手拿戒尺,眼中有光,腹中有诗书,心中有天地,灵魂有香气的教育者。
一路向阳 岁月生香
没有伟岸雄姿,却纬地经天,
没有盛世容颜,却惊艳千年,
没有盖世武功,却气吞山河,
没有生命火种,却弦歌不辍。
一间教室挥毫满庭芳华,一方黑板写就几度春秋,
一支粉笔勾画日月经天,一卷诗书印刻生命高光,
三尺讲台铸就梦想天梯,三千桃李演绎人生豪迈。
追光而来,沐雨而行,
任光阴染白了晨霜,任岁月晕皱了面庞,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