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有个警官叫王平 解决群众难题有招数
西西新闻 @2023-06-16
字号
杨大姐说的情绪激昂,王平却只能干看着,不时的向贾书记和秦姐投去求助的目光。这也是个没办法的事,杨大姐一口陕北方言,他却操着一口“川普”,根本没办法交流。民警调解矛盾,还得带着“翻译”,画面也确实有些尴尬。
王平今年35岁,老家在四川阆中,上大学的时候到了西安,现在是西安市公安局高陵分局崇皇派出所,泾欣园社区暖心警务会客厅的责任民警。泾欣园社区是长庆油田的家属区,住户为长庆油田的职工以及家属,籍贯以陕、甘、宁、蒙为主,多年前从甘肃庆阳整体搬迁而来,晋语系的陕北话,在这是“官方语言”。
2019年,王平刚接手泾欣园社区时,有人就劝他小心,说泾欣园是个“巨婴园”,不管多小的事,总有人较真,而且小区居住的大多是职工和家属,条件好、时间多还较真,就问你一个小小的社区民警怕不怕?
这回的事,就是杨大姐把电动车放在了一楼,一楼住户出门时没注意撞倒了,电动车右前侧的塑料壳子摔裂了,恰巧一楼住户去了外地。无处寻人的杨大姐,就把派出所和社区“靠”上了,两天打了10多遍“110”,非要对方给她赔辆新车,“我是一个残疾人,我就靠你们管我呢,你得跟我站在一起,你们害下害不下(陕北方言,知道不知道)?”
王平从2010年当村官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陕西方言,虽说也学了几句“乡党”之类的大众话,可杨大姐因为激动,陕北方言说的又快又急,关键字眼他还真“害不下”。
“杨姐,你先别急,我们上门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你要再这样闹,我们可就走了!”眼见杨姐说着说着又跑到自己的“逻辑怪圈”里,王平不经意的给秦姐使了个眼色,她连忙把话头又拉了回来。
秦姐名叫秦春霞,是小区“泾渭义警”的负责人,说起王平和“泾渭义警”,还颇有渊源。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泾欣园小区加强了内部管理,王平整天泡在小区里,东跑西颠的解决各种群众需求。一次巡逻时,他发现几个志愿者正在干着跟自己一样的事,这里面就有秦姐。
一聊之下才知道,秦姐早在庆阳的时候,就热心帮助别人,等到了西安,更是联络着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无偿给周边的困难老人提供帮助。聊的时候,秦姐就提到,他们这是“野生”志愿者,一是没组织,二是帮忙的时候经常也有顾虑。王平回去就开始查阅相关政策,通过街办找到了高陵区民政局,不仅给秦姐她们撰写了报告,还带着她们一家一家的跑,终于在2020年10月7日,高陵区第一家非盈利型民间志愿组织“泾渭义警”成立了。
有了组织,秦姐帮助别人的渠道也更多了,加上王平这个“非盈利型的”法律顾问帮忙,“泾渭义警”这个志愿者团体也迅速壮大。截止2023年6月,光注册的成员就达到了140人。今年以来,西安市公安局全面强化警社共治工作,泾渭义警们有了新身份——治安协理员,在社区民警带领下,参与开展治安巡逻30次、法治宣传4场、入户走访100余户、矛盾纠纷调解9次,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60余次,早已成为一只不可或缺的基层服务力量。秦姐也成了王平的“小迷姐”,有啥要帮忙的一叫就到。
“都是一个单位的,还是楼上楼下,人家也拿出500元给你修车,咱这不依不饶的是不是也有点过分?再说了,这事传出去,对咱娃也有影响不是,好好的小伙子,再因为他妈被人家说个啥,是不是也不合适?”贾书记也接过了话。
贾书记名叫贾玉莲,是泾欣园小区退休党支部的书记,她给王平说的一段话,到现在还被王平当成座右铭,“我们是党员,就是革命的一块砖,既然是砖,就要保证不仅能搬得动,还要建得牢。”记得王平初到小区时,3楼一户居民家中漏水,2楼和1楼住户刚好不在家,贾书记和他一起叫来开锁公司,对两户居民进行紧急救助,忙了2个多小时,贾书记觉得王平人不错,才给他传授的“心得”。
除了这句,还有一句话让王平至今仍记忆犹新。2020年10月17日,王平接到所里电话,“王平,赶紧到所里来一趟!你辖区的群众到所里‘请愿’来了!”
当时王平已经报名了支援边远地区,为期一年,正在收拾东西,放下电话他赶紧往所里跑。一路上都想着到泾欣园以来,干的几十件都是好事,群众也没什么意见啊?匆忙赶到所里才知道群众都已经回了社区。
王平又马不停蹄冲回社区,一进门就被“震”住了。自发而来的几十名群众,站满了会议室,举着两面锦旗和4封感谢信,交到他的手上,“这一去,不知道你还能不能回咱们社区,不管到哪里高就,也不管你获得再高的荣誉,只希望你记住,只有我们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这句谈不上文采、说不上煽情的话,却让王平当场哭了个稀里哗啦。
2023年伊始,西安市公安局上下全面开展“三下”工程(眼睛向下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人往下走和群众打成一片;坚持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其中一项就是改造升级警务站和社区警务室为暖心警务会客厅。此时,身在高陵分局科室工作的王平坐不住了,想起了那两面锦旗,又想起了社区里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于是他主动向分局提出申请,要再回泾欣园。
申请被批准后,王平心里其实还有点忐忑:当年送他的时候,都以为他是奔了“前程”,可回来还是个社区民警,群众也不知道会咋想。
可谁知道,刚回到暖心警务会客厅,就有群众找上门,有咨询早已经办过的业务,有提前一年换身份证的,刚办了狗证又上门了解政策的……王平知道,大家根本不是来办事,只是想来看看自己。“我们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这句话他们还记着。
“王平一回来,这个暖心警务会客厅就没断过人,每天锻炼完的老人都会绕个弯,过来跟他说两句。”泾欣园社区书记朱涛话里话外都透着几分羡慕。
当然也不只有探望的,他回来的当天,就有人找上门,“王警官,赶紧给我解决一下楼上的噪音吧,要不我一天都住不下去了!”田大爷住在26号楼,楼上邻居把房子租给了周边物流企业当员工宿舍,物流工作没点,出出进进作息不规律,可田大爷年龄大了,影响休息可就是个大问题。王平和朱涛赶紧和对方联系,先是让楼上在房间里铺设隔音消防毯,可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王平他们又跟物流企业联系,把田大爷卧室上方房间居住的人搬到了别处,这下他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说我们泾欣园是‘巨婴园’,只能说明他们不了解情况,这里人淳朴而简单,他们更认道理,只要给群众把事办好了、问题解决了、道理通了,都是很好说话的人。”王平深有感触地说。
杨大姐和丈夫是二婚,各带着一个孩子,加上本身从小因病就有残疾,所以敏感而且容易钻牛角尖,丈夫是油田上的工人,只有换班之后才能回家,平日一起生活时间短,难免生活习惯有差异,就因为丈夫在家喝酒,杨大姐就打了不下20次“110”。
王平他们不仅给杨大姐做工作,还跟她丈夫交流,让对她多关心、多照顾,秦姐还主动邀请杨大姐参加“泾渭义警”,“多在外面转转,就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了,忙起来之后,还哪有时间吵架?”
杨大姐听了劝,去修了自己的电动车,花了330元,换了原厂的前壳。后来王平他们去家里回访的时候,杨大姐非要留他们在家吃饭,专门骑着换好外壳的电动车跑出去买饺子皮。饺子倒是没吃,可杨大姐出去买饺子皮的时候,她丈夫的话比吃饺子更让王平等人高兴,“本来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谢谢你们还能让她转变。”
“纠纷大多都是由现实问题引起的,如果光调解纠纷,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纠纷,只有解决了背后的问题,才能彻底的解决纠纷。”王平觉得这就是他这些年调解纠纷的一些心得。
王平把自己调解纠纷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叫做“三级多元联调”机制,在这之下的“王平调解法”内,还归纳出了“以柔克刚”、“先分再合”、“接力泄力”、“法理结合”的具体“招数”。看着和“武林秘籍”类似的名字,王平说的也很坦然,“招数多变,但是目的不变,我们把社区、物业、义警、律师等等整合起来,“警社共治”形成合力,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2023年6月6日,王女士找到暖心警务会客厅,反映自己爱车的前挡玻璃被人损坏,通过查看小区的监控录像,王平很快就找到了“肇事者”,竟然还是王女士老公的同事,当天因为多喝了点,在车周围打电话的时候,随手拨弄雨刮器,碰碎了车玻璃。王平找到当事人,不仅给王女士更换了玻璃,还补偿了因此产生的费用。6月8日,王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暖心警务会客厅,上写着“尽心尽责情系业主,热心服务暖至人心”。
这是管辖泾欣园一区、二区以和泾渭大厦3个小区,128栋楼,6647户,1.2w人口,占地898亩的泾欣园暖心警务会客厅,今年以来化解的第16起群众纠纷。而全市已升级建成的695个暖心警务会客厅,今年共化解各类纠纷达2684件。(通讯员:杜鹏)
编辑: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