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民营经济如何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西西新闻  @2023-04-17

字号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微观经济的活力和后劲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要部署。去年12月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发展民营经济作出专门强调,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私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十年翻了两番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已呈现出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投资者素质明显提高等特点,成为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生力军”。但是,在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仍存在营商环境需优化、融资难题需破解提升、发展质量需提升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推动民营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培厚发展“营养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坚持系统集成思维,“软硬”实力两手抓。一是“减”,加快简政放权,营造透明高效的制度环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压减各类行政审批及相关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消除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二是“严”,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稳定的法治环境。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查处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使市场活而不乱。三是“优”,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亲商便民的政务环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开展“互联网+政务”,打通“信息孤岛”,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路,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和企业诉求。四是“开”,扩大外资利用,营造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树立国际化视野,对接国际化标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经贸往来,用先进理念和思路倒逼营商环境提升,招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内陆城市投资。五是“创”,树立创新思维,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加大对新业态,新领域企业的调查研究,创新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政策服务,优化政策落实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在实处。六是“留”,强化城市“磁场”效应,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综合环境。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味,用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优质的教育资源、优美的城市环境、优秀的城市文化、便捷的金融服务等“软实力”留住企业和人才,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让“留鸟”变“候鸟”,“金梧桐”留住更多“金凤凰”。

聚焦“中小微”企业,加强金融资本赋能,用好发展“助推器”。

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是支持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快开发普惠金融工具,助企纾难解困。要坚持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服务优质中小微企业、优先帮扶临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因地制宜开展按需延期付息、延长还本期限、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建立多元化担保等方式,推广民营企业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抵押,切实为企业稳定经营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二是加快发展“保险+期货”,规避化解风险。聚焦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常见易发风险,针对性开发企业保险服务,推广绿色信贷、生态保险、绿色担保等,积极发挥保险服务在民营企业防损减损的作用;探索“保险+期货”管理模式,进行风险对冲,有效避免市场经营风险,当好民营企业的“守护神”。三是加强金融服务适配性,助推企业发展。要坚持以匹配企业为目的,制定开发对应的金融产品,扩大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实用性。四是加大产业基金设立使用,增强保障能力。要加大产业基金开发利用,聚焦地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通过设立民营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共富产业基金、民营经济创投发展基金、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等形式,聚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政府资源的有效要素,打造“基金+产业”双向赋能、广泛而强大的产融生态体系。五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发展动能。用好“四贷促进”金融服务平台,探索试行将生态资产产权、碳排放权作为生态保护领域企业贷款的抵押物,创新推行“生态贷”等银行信贷产品。

紧盯“高质量”目标,激活内生潜力动力,打造发展“强引擎”。

古语有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自我发展和革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让民营企业“敢闯敢干”“善作善为”,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设计规划。要把对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培训机制,定期选拔和吸收优秀年轻一代企业家到经济职能部门挂职或兼职培养锻炼,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企业家。二是搭建提升平台。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中增加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的名额,建立地方政府“一把手”定期与企业交流座谈机制,邀请民营企业家列席参与经济形势分析会、经济技术交流会、经济高端智库论坛等,为优秀民营企业家提供参政议政机会。三是给予创业支持。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的一企一策创业支持,立足需求“靠前服务”,采取产业基金扶持等模式,帮助企业募资融资,加大孵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上市企业的措施精准度和工作力度。四是增强发展信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及平等获得资源要素的制度障碍和门槛,让民营企业在土地审批、招投标、政府采购及信贷融资等方面,享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一样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公平竞争待遇,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信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温琳

西西新闻商洛
编辑:董明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