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国网榆阳区供电公司城关中心供电所让居民用上可靠电

西西新闻  @2023-03-30

字号

3月28日,榆林市榆阳区城关中心供电所员工梅利军等人完成了榆林老街1.65公里的线路巡视,这是该所加强日常供电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所围绕当地生产生活用电实际和地域文化特点推出网格化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供电服务“零距离”,供电服务质量逐年攀升。

服务“煤改电”实现设备运行“零跳闸”

“榆林老街建筑物主要为土木架构,不宜使用天然气,老街用户日常用电做饭,冬季靠电取暖,电力负荷波动较大,对电能质量要求很高。”该所所长张大伟介绍道。

榆林古城老街有600多年历史,为了保护榆林古城建筑,多年来,城关中心供电所配合国家文物局和市文明办,助力老街街容街貌建设。如今走进榆林老街,电线“蜘蛛网”早已消失不见,架空线路全部入地,该所员工李嘉介绍,考虑到安全及古建筑保护因素,目前在老街能看到的电杆都已成为该区域的备用电源,也为该区域“煤改电”项目可靠推进提供了双电源保障。

目前,榆林老街共有煤改电用户4156户。该所将辖区内煤改电用户纳入重点客户服务名单,并根据“煤改电”用户用电性质及需求制订服务清单,对采用电锅炉、电地热、石墨烯等方式取暖的“一户一表”居民用户,经用户申请和电网企业认定后,供暖期执行居民阶梯第一档电价,非供暖期执行相对应的居民阶梯电价。

为保障“煤改电”用户可靠用电,在日常运维方面,该所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检设备,为煤改电用户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特别是在冬季取暖高峰期,不但加强特巡力度,及时了解线路情况,必要时还进行负荷调整,保证冬季高峰期电采暖。

2021年,城关中心供电所制定“煤改电”配网设备运维专项保障方案,加快“煤改电”工程建设。目前,共新增公网配变6台,合计容量4170千伏安,敷设10千伏电缆1400多米,更换配套低压电缆6000多米。2022年,该供电所实现所辖配网线路“零跳闸”记录,在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期间守住了民生用电底线。

开启“微服务”实现供电服务“零距离”

“家里用电有什么问题只要动动手指,在微信群里@一声,供电所就派人上门处理,方便省心。”3月22日,榆林市榆阳区普济寺公网居民李国强说。当天他家里的壁挂炉突然无法使用,通过微信群反映问题后,城关中心供电所人员梅利军上门检查,发现因用户家里电线老化影响了电能质量,并为用户接了明线处理了故障,从用户在群里发信息到家里恢复用电仅耗时60分钟。

为了提高供电服务效能,该所根据供电台区分布、地域环境特征、客户用电性质和数量等情况完善城市“网格化”服务站点布局,明确网格化服务人员职责分工,并利用手机微信群功能,以街道、居委会、社区、小区为单元,实现“一街道一群、一居委一群、一社区一群”。由所长及台区经理担任群主,当客户遇到用电方面的实际问题或业扩报装、容量变更等办电需求时,可随时在群内告知,由线下距离最近的网格化服务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解决。同时,供电服务人员实时在微信群里发布计划检修信息,推送电费电价政策、办电业务流程、“网上国网”APP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客户留言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整理汇总,进一步细化便民措施,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整套解决方案,促进服务质量再提升。

“用户用电有问题就找群里的网格员,沟通非常方便,从在群里发出问题信息到实际解决问题不超过半个小时。”张大伟说。能线上解决的不出外勤,需要现场服务的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服务规定,通过建立电力服务群,畅通了双向沟通渠道,加强了客户对供电部门的联系与监督,进一步提高了电力服务水平。

2022年以来,城关中心供电所以“微服务”为突破口,推行“微信群+网格化”服务模式,建立台区经理微信群218个,居民小区“微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此外,针对榆林地区各村、居委会、社区中的老龄人员及其他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客户,该公司各台区经理完成特殊用户信息登记造册,并公布24小时联系方式,采取电话随访和上门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主动做好日常上门服务,实现了供电服务“零距离”。

打造“多面手”确保电力保供“零缺陷”

2022年8月12日早上,一场大雨刚刚结束,城关中心供电所员工刘宝玉和5名同事肩扛手提安全工器具、水泵等设备,到达肤施路电缆观察井,仅用30分钟便将电缆沟内积水迅速抽干,杜绝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停电事件。

“每次下完大雨,我们都要对200多个的电缆观察井进行抽水,如果电缆沟内积水过多会对辖区配网设施造成严重威胁。”该所所长张大伟介绍。除了在夏季汛期进行电缆观察井抽水工作外,冬季用电高峰期,供电所成员每天都会对所辖电缆沟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红外成像测温仪对电缆头接口进行逐一测温,严防因电缆头松动造成发热现象威胁供电可靠性。

2021年以来,城关中心供电所按照“一台区一方案”的原则,根据居民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商业用电装置需求的负荷情况,对10千伏供电设施采用高压电缆及环网柜供电,0.4千伏供电设施采用箱式变电站,低压线路采用全电缆供电,目前,该所有24条10千伏线路,除了4条是架空线路外,其余20条皆是入地电缆,电缆沟及电缆观察井的日常运维管理占比达到90%,日常保电任务艰巨。

2022年9月17日,榆林老城区巷道内低压分支箱电缆护管与地面接缝处受雨水冲刷严重,精通泥瓦工的员工秦红军细致地将电缆护管与地砖缝隙抹平,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线路设备安全运行。

“电缆沟内情况复杂,一旦发生故障,抢修难度增大,以前我们处理电缆沟故障耗时久,遇上电缆沟内复杂情况,抢修时间还会延长。现在,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打造一专多能人才,掌握了电焊工、土木工等多项专业技能,在电缆沟运维这一块实现了应急处置能力迅速,复电高效。”所长张大伟介绍道。目前所里有10名员工已经获得电焊工及泥瓦工技能证书,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提升了设备抢修质量和效率。

2021年以来,城关中心供电所围绕电缆沟运维、抢修实际,安排专人与市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明确电缆沟运维责任人,加大双电源配合保障力度,确保日常运维管理无死角,实现用户停电感知率逐年下降。2022年,该公司故障抢修时间平均缩短至45分钟以内,在电力保供工作中,保持配网设备“零缺陷”运行。(通讯员:陈婷婷)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李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