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横山区“四个全面 四个提升”促进易地搬迁群众融入新型城镇化

西西新闻  @2023-03-22

字号

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总思路,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四个全面,四个提升”,努力让搬迁群众更好、更快融入城镇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搬迁2384户7706人,其中,易地搬迁安置点373户1456人。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满意度。

横山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城区和集中安置区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管理,统筹完成集中安置区水电气路气讯、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目前,集中安置区周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有横山二中、四中,横山七小,横山五幼、八幼及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福利医院、怀远卫生院、郭新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兴丰卫生室、24小时自助银行、大型超市3家),可以满足搬迁群众义务阶段的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需求。

全面提升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安全感。

横山区结合郁林家园安置点的搬迁户实际,打出一套组合拳,针对搬迁户劳动力状况,多方面多层次多措施提升劳务“扩岗”稳就业,如建成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在易地搬迁小区开展就业岗位推介活动,设立10个展板,面向大学生创造性地开展为期1个月的就业帮扶工作;同时在小区内设置永久性4块招聘信息专栏,每月更新就业岗位信息,为有就业意向的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展以“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为主题的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专场招聘会,线上线下“春风行动”同时进行。加大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力度,政策“兜岗”保就业,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救急难、托底线作用,累计在安置点开发公益性岗位61人。创业“建岗”带就业,引导支持有文化、有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搬迁户自主创业,扶持搬迁户开办“便利店”等,促进搬迁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采取“社区+企业+易地搬迁户”的经营模式,“就业+工资”的分配格局,实现保就业、稳收入的带贫益贫综合效益,在产、运、销等经营中优先吸纳搬迁群众,以产业发展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仅产业园区2022年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766人次,发放工资8.7万元。

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提升幸福感。

用好苏陕协作、衔接补助、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扶持资金,累计投入997万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农业产业园区,吸纳搬迁群众就业58人,既增加了搬迁群众的劳务收入,又满足了周边群众的蔬菜供应需求。盘活安置区内闲置土地,投资3100万元,启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服务中心,一体化满足社区管理服务、就业、自主创业等功能,打造后续扶持“综合体”。结合传统特色产业,配建了赶牲灵、驼客等6个社区工厂,吸纳搬迁劳动力268人,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家庭纯收入由搬迁前的22509元提升至搬迁后的40765元。

全面优化社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归属感。

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了安置区党支部,16名农村党员组织关系迁入社区,将安置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社区组织,切实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细化社区服务,设置了易地搬迁服务中心,6名工作人员专职服务,“一站式”办理医疗、养老等业务,组织开展招聘、培训等活动,做到了有人服务、及时服务、服务到位。“搬上来了,免不了要回村盖个章什么的,跑来跑去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就有‘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实在是太方便了。”在搬迁安置小区,来这里办事的搬迁群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促进社会融入,构建了“五级五长六员”末端网格化服务机制,开设了社区老年大学、“24小时城市书房”、道德讲堂,不断加强搬迁群众的市民教育、法治教育,让搬迁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融入城市,归属感不断提升。

今后,榆林市横山区将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全力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型城镇化生活,奋力谱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新篇章。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李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