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坚持稳粮保供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西西新闻 @2023-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委、区政府坚持稳粮保供,扛起“国之大者”责任,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落实一揽子稳粮硬措施,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宋文华今年60岁,家住巴拉素镇。谈到20年多来干农活的感受时,他感慨万分,“如今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标准作业效率高!早上还是地里长的玉米,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食。大型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成了主角。无人化、少人化的自动导航、智能农机逐渐兴起,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
榆阳区积极推广机械化、社会化生产,榆阳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9.6%,北部草滩区玉米、马铃薯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因地制宜推广耕、种、防、收等生产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种了不划算”等问题。
同时,榆阳区还坚持落实党政同责和惠农政策两项政策,一方面把粮食播种面积纳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2.65万亩,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118.8万亩任务,及时组织开展秋收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另一方面不折不扣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中省市区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
“我们合作社负责以小纪汗镇为中心的十多个乡镇的玉米社会化服务,我们购置大型农业机械都有补贴,给农民进行全程从种到收的机械化服务,农机中心给农民也有补贴,每亩农民只需要付一百五十元就啥也不用管了,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世界一流先进机械,收割速度快,破损少,农民们都很满意。”强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强说。
榆阳区着力以实施耕地质量和粮食单产两大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同时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推广了玉米增密度、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小杂粮旱作集成等高效高产技术,单项技术可实现亩均增产5%-10%,截至目前,已建成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区10万亩和吨粮田集成技术示范区2万亩,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
另外,榆阳区还积极应对春夏旱情挑战,发动群众开展自救,补种蔬菜、油葵等短周期作物5.3万亩,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因灾损失。配套实施电力补强项目,增设变压器21台(套),更换和延伸导线6公里,有效缓解旱情期间电力不足问题。严厉查处农资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组织开展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双随机抽查、畜牧专项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检查各类农资、饲料、兽药经营企业(门店)239家,有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确保了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榆阳区农业农村局作为全区’三农’工作的主力军,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全力推进农业强区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儒杰说。
来源:榆阳宣传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