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西西新闻 @2022-10-27
近年来,榆林神木市不断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培训学校”及各类实训基地作用,持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力度,让广袤乡村成为农业农村人才各展其长的热土。
“这里虽然是沙地,但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沙地变成良田,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每年春耕时节,位于神木市中鸡镇纳林采当村的长青健康产业园便成了以种养殖为主的农业专业培训实践课堂。
长青现代生态农牧产业园区占地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5000亩,其中包括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基地、标准化种羊和肉羊养殖基地,以及肉食品加工厂,是神木市农业专业培训的实践课堂之一。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技术,将沙地变成了良田,从而实现作物种植高产高效。辐射带动了周边镇村采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收益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秋收时节,走进长青现代生态农牧产业园玉米种植基地,现代化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金灿灿的玉米进入收割舱内,一派丰收的景象。
“长青生态农牧产业园的建设,目的就是探索一条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路径,产业布局就是以‘种养加销’的三产融合发展为主。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破解传统农业收益低下?如何实现农业华丽转身?如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发展探索,从高产种植方面,我们基本解决了传统靠天吃饭的种植方法,采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玉米技术种植,可以有效地防止干旱,而且起到了节水灌溉的效果,同时也能保证农业种植的高产高效。”王襁说道。从产业园建立之初,该公司以科技推动、政策驱动、产业联动、市场拉动为发展思路,建立以种养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共同发展的方向,探索出了一条以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健康产业发展之路。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王襁也越来越认识到“向规模要效益”的重要性。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对经营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通过一系列学习充电,他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经营管理方法。在加快园区建设的同时,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共享共赢平台,让更多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产业富民,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现在我们也积累了经验,准备建立一个高标准的20万只湖羊养殖为主的全产业链,就是把湖羊的母种放在标准化养殖基地,把湖羊的肉羊交给农民去养、合作社去养,也就是说,建立起集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联盟,我们统一供应种羊、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提供饲草、统一回收加工,以此同步实现农民群众增收。”王襁强调。
为了让种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将长青健康产业园认定为农业人才培训实训基地,而王襁也由“学生”到“老师”华丽转身,他毫无保留地向广大种养殖户分享自己的种养殖技术。王襁说,基地每年培训致富带头人约10批次1000余人,培训内容以高产高效的种植技术为主。同时,引导大家转变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观念和方法,引导大家因地制宜,尽量少走弯路,做到简单有效的农业投资与发展。
在神木,像长青现代生态农牧产业园一样的实训基地还有很多。“人才队伍建设与三农发展相互成就、同频共振。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持续加大农业人才队伍打造力度,选树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高素质职业农民。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实训基地5个、田间培训学校8个,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1616人,其中高级78人、中级131人、致富带头人84人、领军人物14人。”神木市农民培训中心副主任何雄喜说。
如今,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正在神木的沃野上茁壮成长,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让田野生机勃发的源头活水,带动农业科技实力逐步提升。(通讯员:白焕霞 马瑞)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任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