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课堂”推广种植新技术 榆林市府谷县为糜子科学种植生产点燃“新引擎
西西新闻 @2022-09-27
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已有一万多年,去壳为黄米,所含蛋白质高达16g/100g,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远超小麦、大米和玉米,是陕北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府谷县为破解糜子品种陈旧、产品单一、营销不力等问题,率先在本地区建成农业(糜子)专家工作站,着力在良种繁育推广、生态基地建设、种植技术革新、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搭建糜子产业全链条发展平台,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合一”。
据悉,专家工作站坚持引育用管并重,助力木瓜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糜子产业强镇”“中国生态魅力镇”“中国美丽乡镇”等荣誉,指导“府谷黄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府谷县被命名为“中国黄米之乡”。
“双引”搭建人才高地。与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府谷县人才工作同样面临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府谷县委、县政府精准研判引才现状后,“反弹琵琶”制定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高端人才引进方略,近年来共柔性引进专家351名,吸引30多名高层次人才为糜子产业“会诊把脉”,帮助解决发展难题10余项。“乡愁”是剪不断的故土情怀,府谷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建立了走出家乡的“府谷骄子”人才库,大力实施“乡情聚才行动”,近三年共引进乡贤85名,其中包括糜子产业领军人才——全国小杂粮知名专家柴岩教授。“以才引才”引进创业创新团队是当地政府的另一举措,32个创新团队指导支持48个项目取得长足发展。府谷县农业(糜子)专家工作站在柴岩教授的带领下,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佰利、高小丽等知名专家,为糜子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注入“新活水”。
“双育”夯实人才根基。专家工作站面向基层需求、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乡村振兴“雁阵”人才培育工程。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考察学习等方式,培育100多名糜子产业“领头雁”领办创办实体企业、农业合作社,培育10000多名“群雁”成为糜子产业主力军。木瓜镇在“头雁”的带领下,形成“县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镇联合总社+村联合社+农户(脱贫户)+基地”和“村支部+村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吸纳3214户11628人成为合作社股东,脱贫户199户431人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务工收入7000元,糜子种植户户均增收1200元。为培养雁阵梯队,专家工作站在5个乡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设“田间课堂”,推广使用机播免间苗、全降解渗水地膜、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收机脱等糜子生产集成技术,为糜子科学种植生产点燃“新引擎”。
“双用”构建人才网络。为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每名专家的技术才能,释放专家“朋友圈”资源效应。通过技术指导,筛选出耐旱、抗倒伏、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全县良种覆盖率从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80%,糜子种植面积从过去的不足7万亩提高到11万亩,糜子种植户年均增收2000万元以上;借助专家人脉资源,开发出20余种黄米菜肴、小吃、烘焙食品,“府谷黄米”逐渐在南京、合肥、重庆、成都等全国有影响力的粮食行业协会、杂粮营销中心树立品牌效应,为糜子产品营销奠定“新基石”。
“双管”激发人才活力。专家工作站建立招才引才育才、分类认定评估、常态化需求分析、定期联系服务、专项述职评议、目标量化考核、容错纠错试错、联系服务慰问等8项机制,在目标任务上“管”人到岗,建立以创新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思想情感上“关”心到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用心用情了解专家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严管与厚爱并重,专家工作站坚持用有“温度”的绩效考核激励干事创业,让每名专家工作得“舒心”“安心”“放心”,不断为糜子产业续航释放“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府谷县农业(糜子)专家工作站将继续坚持“双引”“双育”“双用”“双管”的“四双”模式,按照“以下游推动上游,以食品带动产品”的工作思路,为实现糜子产业“做好品种研发、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做强精细加工、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做优市场营销、文化宣传、品牌打造”等目标任务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讯员:段富强、郝瑞)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任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