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府谷县大昌汗镇:坚持绿色优势建设生态集镇 书写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西西新闻 @2022-08-2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榆林市府谷县大昌汗镇在新的发展阶段,审时度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宜居、人文、富裕、幸福”大昌汗确定为全镇干部群众的奋斗目标,坚持绿色优势建设生态集镇,促进载体融合打造人文集镇,突出环境优势建设宜居集镇,发挥产业优势建设富裕集镇,厚植民生保障建设幸福集镇。如今,一幅“业态优、生态美、社会稳、百姓富”的全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初秋的中午,行走在户外依然感觉酷热难耐,大昌汗镇的古城山森林公园成了人们乘凉避暑胜地。公园里树挨着树,亭连着亭,当地的居民正在林中散步,在亭里谈心,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边建军是土生土长的大昌汗人,这座山对于正值中年的他来说印象很深,从前这里是荒山坡,乱石成林,没有树,更没有路。边建军说“通过一步一步的改善,现在这里的环境特别好。我们平时早上可以来这里锻炼,从东边上去西边下去,转一圈三十多分钟。古城山森林公园与该镇集镇连为一体,是一处集休闲、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好地方,整个景区凸显出“和谐、美好、轻松、自然”的主题。边建军说:“到了晚上这里特别热闹有跳广场舞的,有打太极的”。古城山森林公园给全镇居民带来“游森林公园,看文明村落,住天然氧吧,品时代变迁”的多重享受。据了解,该公园拥有林地面积近2千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6%。公园共分五个功能区和一个服务中心,分别为文化走廊区、公园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山顶观光区、林木保护区及服务中心,车辆可以直达山顶。公园内林木茂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蕴藏着丰富的风景资源与人文景观,是大昌汗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品味的一项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大昌汗全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培植长效产业。截至目前,该镇共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个,参股农民达七千人。随着这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的收益和分红也逐年增加。
走在大昌汗镇陈家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大棚里绿油油的尖椒幼苗长势喜人。正在大棚里干活的村民刘巧梅说:“今年秋天种的四棚青椒和尖椒幼苗,已经有三棚移植出去了,剩下的一两天内也就出完了”。从大棚建成那天起,刘巧梅和村里的几名妇女就在村里管理4个温室大棚和10个双模拱棚。4个温室大棚供应全县种苗,10个双模拱棚今年第一茬蔬菜已经收获,第二茬尖椒也栽植到位。近年来,这些大棚持续为该村创造着价值。距离蔬菜大棚不到2公里的养牛场是该村的另一个集体产业。笔者来到这里时,牛场负责人刘四平正在喂牛。刘四平说:“咱们公牛是育肥,母牛一概不卖,都是自产自销,今年下了二十几头小牛,明年大概出生四十多头小牛”。老刘养牛采用的是滚动发展模式,现在牛的存栏数已从去年的21头发展到41头,照这样的模式发展到明年就可达到100头。刘四平告诉笔者在滚动发展前三年没有赚钱,后几年每年就可以出栏40多头牛,按现在的价格计算也可以赚到七八十万左右。
距大昌汗镇政府驻地仅五公里的刘三石岩村,因地制宜建设面粉加工厂,可是车间里、库房内没有工人,也没有面粉。村党支部书记赵小明称,今年夏季购进的20吨小麦已经全部加工完毕并且销售一空。现在正在从内蒙再调二十吨补充原粮库,继续进行秋冬季的粮食储备加工销售。目前加工厂已经为村里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赵小明并不满足,他想为村民创造更大的利润,心里早就谋划着更长远的发展计划。赵小明说:“村里已经筹划平整土地两千到三千亩,用于秋小麦种植,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的产业链”。
人居环境变美了,乡村产业发展了,这只是大昌汗镇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府谷县大昌汗镇把规划设计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充分结合当地情况,构建“一核一轴二区多点”城镇化发展路线。按照“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全镇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不断巩固壮大,农业合作化组织不断发展,全镇5个村集体有发展产业,5个村有收益,2个村实现分红,累计收益80.65万元。同时以建设“生态宜居名镇”为引领,全面实施“全境绿化、全域覆盖、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大提升。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理念贯穿于发展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村庄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同时发挥工业大镇的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享美丽乡村。(通讯员:王永新)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任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