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截至2021年底铜川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93.69亿元

西西新闻  @2022-07-26

字号

7月26日,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强介绍了十年来铜川市科学技术局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增强说道,这十年,是铜川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的十年。全市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从2012年0.15亿元提高到2020年1.8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从0.11亿元提高到2020年1.76亿元,投入强度从0.03%提高到0.6%。

 

这十年,是铜川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的十年。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从零到有,今年,我们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瞪羚企业1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中排名第三。我们依靠科技助力形成了以铝基、镁基、碳基、复合纤维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撑,以商业航天、光电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全面推开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建设。
 
这十年,是铜川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的十年。通过政策引导和奖励扶持的持续发力,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6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77项成果获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110项成果获得后稷奖;9项技术成果入选“中国好技术”称号。特别是,我市自主研发的“铜麦6号”作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旱地小麦品种,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最高亩产量达770.94公斤,彰显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铜川智慧、铜川力量。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产业基地的3D打印镁合金材料、首启碳纤维、天策复合新材料等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铜川光电子产业被纳入全省光子产业“一体两翼”和“追光计划”总体布局。
 
这十年,是铜川科创平台赋能转型发展的十年。近年来,铜川把开展产学研合作作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抓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飞地科创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人才引育中心,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3家。

这十年,是铜川科技下乡促增收的十年。我们深知“产业脱贫,科技先行。”要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力拔穷根。我们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开展种植技术专业指导,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200余场次,服务农民、贫困户1000余户,引进新品种40项、推广新技术100余项,协助创办农村合作组织14家。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强作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铜川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组织实施了“苹果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耀州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淘汰蛋鸡肉品质改善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等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十年创新引领,十年砥砺前行,科技创新踏上新征程。2019年,我市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开启了铜川市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围绕“以建促升、对标创建”的总要求,国家高新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铜川高新区“一区三园”(铜川省级高新区、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创建格局和发展构架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底,铜川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93.69亿元,增速11.3%;工业总产值达201.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1.68%;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占全市36.8%。高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凸显,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协同发展。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的既定目标,以砥砺奋发的干劲、只争朝夕的闯劲、顽强拼搏的韧劲,扬帆起航、担当作为,谱写科技创新引领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西西新闻铜川
编辑:任昴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