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延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改革办在黄陵举行“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黄陵县2018、2019、2020、2021年连续四年跻身“西部经济百强县”,2018、2019、2021年三年上榜“陕西十强县”,2021年生产总值达到249亿元,较2016年翻了一番多,连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保持优秀位次。先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卫生县城等2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建雄介绍,近年来,黄陵县立足“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和“三区一高地”定位,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全面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优化,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完成重大改革任务501项,精简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30个,索洛湾“三变”改革、“两包一联”等7项改革入选《延安实践案例选编》,“领办代办、便民服务”机制在全省推广,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改革画卷在龙乡大地生动呈现。
依托省秦创原总平台,对接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成投用黄陵轩辕科技创新中心和智慧工业、现代农业、数智黄陵三大创新平台,出台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人才引进实施意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等系统性政策文件,确定了 “双链融合”链长制14个,制定了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支持创新发展措施26条,设立了1500万元融资偿贷、5000万元融资担保、2000万元托底支持人才创新的三个资金池,实现了创业服务、创新路演、科技培训、双招双引、线上直播、政策整合六大功能,加速了改革集成、创新集聚、产业集群、人才聚拢、资本聚合。目前“一中心三平台” 累计入驻企业68家,其中培育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引进高级人才32人、培养专业人才65人。同时,开展省市以及兄弟县、企业、科研院所参观、培训、学习1.5万人次,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训5场次50余家、线上线下专业人才培训1000多人,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始终以改革创新抓转型、促升级,切实做强煤电和绿色载能产业。瞄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按照“优煤增电”思路,依托智慧工业科技创新平台,谋划煤炭高效生产、煤电转化、煤化工、绿色载能四个产业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同时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坚持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效益,高标准推进1.3万亩果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五新”改造,其中陕果集团、艾普农业等企业建设“五新”示范园1300亩,打造省市现代果业示范园10个,“黄陵翡翠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新“1+N”模式,布局建设苹果科技示范镇、翡翠梨产业示范镇、果畜结合循环示范镇、旅游特色小镇4个镇域特色产业板块,形成了千亩设施农业、万亩蔬菜种植、两万亩水产养殖、百万棒食用菌基地以及生猪、胡羊、中蜂、中药材等特色种养区,创建市级专业镇5个、专业村55个。积极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美域高、富润林、北京向新农业、北京中科前方生物等企业,在苹果新品种、苗木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进行延伸,促进“产加储销服”“农科文旅贸”融合发展,培育国家示范社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全省百强社3家、市县级示范社58家。
创新三项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苹果科技孵化器:以打造隆坊科技示范镇为抓手,建成苹果科技孵化器,孵化企业11家,开展“五新”推广、企业孵化、众创空间、农资服务、农特产品路演、农业信息交流等服务达到万人次。建成两个数据平台:果业大数据中心通过苹果生产全周期监管、全频道电商营销、“秦农码”推广应用等,促进苹果销量和品牌双提升。建成全省首个果业防灾减灾(气象)科技创新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全国首单“保险+期货”苹果价格收入险落地黄陵,实现了“科技”+“金融”的联动保障。推出三项社会化服务:创新“果园管家”“植物医院”“智慧农机”三个模式,为果农提供技术托管、农资垫售、托底收购、冷链运输、市场营销、线上诊断等社会化服务,累计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2家、托管服务主体27个,托管2000多户、1.3万亩果园。
西西新闻延安
编辑:高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