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从“窗口”走进群众“心口”

西西新闻  @2022-03-28

字号

说到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繁琐的手续,很多人心里只有一个字“难”。

近年来,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热情服务、精简程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窗口管理,打通线上政务服务平台,疏通办事“堵点”、“难点”,真正让服务从“窗口”走进办事群众“心口”。


"标准化+" 构建政务服务新模式

目前,咸阳市政务中心分为便民服务专区、社保服务专区、自助服务专区、企业开办专区、工程建设专区、审批服务专区六大专区,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468项。

该中心发布了咸阳市“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名录。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帮办代办窗口,推出了免费刻章、打印复印等多项暖心举措。政务大厅设有咨询服务区、自助服务区、母婴室等便民区域,同时,为了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中心还配置了政务服务一体机、税务办理一体机、证照打印机、自助取件柜等30台自助设备,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体验感。

到政务大厅办事,有时会遇到跑了多趟办不成的烦恼。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一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紧盯群众办事过程“不知找谁办”、“不知怎么办”等事项,搭建起了事项办理和投诉建议受理的综合平台。

“我是最近想注销一下我在甘肃天水一个公司,因为疫情的原因回不去了,我想着是可能注销不了了。没想到在咱们政务大厅来了以后,发现这个可以异地注销、跨区域,我觉得非常方便。”办事群众李颖玲说。随后,李颖玲在“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所反映事项当天就得到办结。

该中心从企业开办、公共服务等领域入手,与银川、兰州、庆阳等地市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与安康、商洛、渭南三地签订了跨区域企业注册登记政务服务合作协议;对涉及15个省级部门,200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异地收件。2021年10月18日,与西安、运城、天水、三门峡等4省14个市(区)签署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首批涉及2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关中平原城市群“跨省通办”,让企业和群众不再来回跑、多次跑。


网上办事 让群众满意度再升级

咸阳及时将各类便民服务推向群众,推到群众“掌上”。政府服务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市民还可通过政务服务网、“秦务员”等APP,对咸阳市政务服务进行“好差评”。

2018年咸阳市投资19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了咸阳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包括“一网”即政务服务网、“一库”即政务服务事项库、“一平台”即政务服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及电子印章等系统,“一个APP”即掌上咸阳通政务服务APP。

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自2018年12月上线以来,累计梳理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共41945项,发布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共15737项,网上可办率达92.08%,累计办件296127件,汇集电子证照共2913个。上线运行“秦务员”APP咸阳旗舰店,已入驻事项202项。


对标“四减” 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十最”营商环境目标,对标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四减”指标,推行类审批、流程再造、集成服务、电子证照等多项举措。通过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等方式,梳理确定了100多项高频事项。统筹线上线下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出了高频事项“一事一图解”系列微应用。

通过关注咸阳政务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想要办理事项的“关键字”,即可查询办理所需的材料清单、办理流程、受理窗口等,让企业和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实现事项查询、提交、办理,打造掌上办、指尖办的高效政务服务,并梳理推出525项“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高频事项,探索推出243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涵盖企业开办、民办教育、医疗卫生、农林畜牧等多个领域,有效减少办理环节300余个,破解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政务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为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应用,咸阳市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应用各类电子证照,让企业和群众在实体证之外可自行在系统平台上查询、打印、留存相关电子证照,拓展了服务渠道,优化了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服务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2020年11月,在全省签发了第一张《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成为继天津市之后第二家在全国实行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的城市。2021年6月4日,在全省首家生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电子证照,减少了企业报审所需资料。

此外,政务中心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务服务品牌创建,上线展示视频38个,发布应用成果32项,关注量超过300万余次,形成了 “八减八办”、远程视频踏勘等优秀案例和”泾诚驿家“等咸阳政务服务新品牌,在营商环境评估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来源:咸阳市委网信办
编辑:陈亚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