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苏陕对点帮扶夫妇支医、支教
西西新闻 @2022-01-25
“孩子们都离校了,可班上那几个困难学生眼下是个啥情况?顾着贪玩是不是放松了功课?年越来越近,也不知道他们家有没有困难?”傍晚时分,坐在书桌旁的她喃喃自语。正在一旁翻书的丈夫,听到此话,便接过话茬,要不,咱俩明天带点东西,分头下去看看。
次日,夫妻两人来到铜川市印台区印台街道虎头村学生杨甜(化名)家,杨甜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其父因车祸导致身体致残,爷爷和奶奶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这让既当老师又当“妈妈”的她一直放心不下。”临走时,向杨甜家放了500元现金。“老人家,快过年了,留点钱添置些年货,需要帮忙,记得打电话。”
他,叫孙佳鑫;她,叫陆荣干。夫妻两人来自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目前,他们正参与苏陕对口帮扶。在铜川市印台区这个“新家”,他们分别奋战在不同岗位,丈夫孙佳鑫,在该区金锁关镇中心卫生院支医;妻子陆荣干,在该区频阳小学支教。
因抗击疫情,在该镇卫生院工作的孙佳鑫,天天忙的“连轴转”,他抽调负责该镇集中隔离点工作,配合相关单位,负责着包(头)茂(名)高速出口的监测执勤工作。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时,他主动请缨,下村组、进社区,为辖区居民及重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
妻子陆荣干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她用心、用情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刚接班时,她便注意到班上一名姓汪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发言,作业书写不工整等问题。课后,她和该同学谈心,得知,孩子是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父亲长年在外跑车,母亲在家照看三岁妹妹,因路途较远一周和家人团聚一次,时常想念家人,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一次课间休息,她发现小汪同学上衣拉链坏了,学校附近没地修,便到服装店,买了件厚棉衣。课后,带小汪到办公室叮嘱:“想念家人,我当然理解,可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能影响功课。把学习搞好,才是对家人最好的报答。”说完,便帮小汪换上新衣服。之后,小汪学习积极性提高很多,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了,也能大声地朗读课文,积极举手发言,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为抗击疫情,她选择留校,作为党员她积极报名请缨出战。并坚守在辖区虎头村口,查验行人以及进村车辆驾驶员健康码、行程码,在核酸检测点,她不断提醒群众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保持“一米线”距离,配合防疫人员维持秩序,确保大家安全。随后,夫妻两人表示,印台,也是他们的‘家’!后边的日子里,他们会竭尽全力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老区人民对他们的期待。(段建军)YT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