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西西新闻  @2022-01-28

字号

有的品牌距离“假人”远,但有的品牌却距离“真人”很近。这里的真人,无疑是“消费者”。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1月27日,根据特斯拉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全球电动汽车交付量达308650辆,与上年同期的180667辆相比增长71%。2021全年交付量为936172辆汽车,比2020年增长了87%。

在此基础上,基于交付量和相关业务的增长,其营收高达177.2亿美元,净利润23亿美元,毛利率为27.4%。

在财报中,特斯拉还更新了全球各地超级工厂建设的最新情况。其中得州超级工厂已在2021年底投产,奥斯汀超级工厂即将启动交付,而柏林超级工厂也已启动车辆生产设备测试。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特斯拉的主要出口中心, 2021年,上海工厂Model 3和Model Y的产量继续上升。特斯拉表示,“本土化”对于降低车辆成本和支撑全球销量并保持稳定提供了保障。

其实特斯拉的销量表现以及盈利能力并不出乎业内的预料,只是,同样作为行业主要角色的“蔚小理”,包括其他造车新势力,它们的销量和盈利能力却始终难以企及。

实际上,截止去年底,“蔚小理”的月销量已经跨过了万辆门槛,年销量也接近了10万辆关口。不过,根据蔚来、小鹏、理想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毛利率与之前同期相比明显增长,但依然存在亏损情况。

毛利率增长意味着车企的产品销量、成本控制以及制造能力有所提升,但对于车企来说,想要实现毛利率的增长,则必须在“规模效应”方面加强努力,实现成本的降低。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问题是,在造车新势力无法实现盈利的情况下,特斯拉为何能在第四季度营收177.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达23亿美元呢?

电池成本的降低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其实,特斯拉早在2021年第三季度,即得到了所有量产OEM中最高的运营利润率,到第三、第四季度,其每辆车的成本(COGS)已经下降到36000美元左右。

包括大型铸件、结构电池组、4680电池等方面也在帮助特斯拉持续降低成本。在特斯拉看来,“制造能力”成为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制造创新、专用汽车和超级工厂将帮助其解决成本问题。

说到重点,创新与成本,即是造车新势力能否实现“可持续”的根本问题。

实际上,在电动汽车的“三电”和“三智”方面,关键零部件和芯片,都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设备的进口率仍在60%以上。包括“蔚小理”在内,造车新势力仍没有掌握更多核心技术。

应该说,破解电动汽车“不方便、不放心、不经济、不安全”的根本出路是控制成本和掌握核心技术。除此之外,谁能更好的集成化驱动系统、模块化零部件、扩大产能,通过“规模”降低成本,从根本上实现三电和三智技术的领先突破,才有机会取得与特斯拉和比亚迪一样的市占率。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从中长期看,决定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因素不是今天急速扩大的生产能力,而是持续积累的技术突破,是越来越强的产品竞争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强委主席陈清泰曾经说过,产生与燃油车的抗衡能力,不一定是今天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技术水平最高、技术能力最强、产品质量过硬的公司。他举例说:特斯拉不是因规模最大而强盛,而是因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脱颖而出。

就特斯拉来说,尤其在软件层面,通过第四季度发布具有定制化的应用启动器,汽车盲点的实时视图,以及一系列新的游戏、娱乐和音频功能等车机功能,都成为特斯拉用户增长、企业营利的有力支撑。

而马斯克还强调:“FSD堆栈将会在未来几个月进行深度的改进”,并预测“超级计算机Dojo将在今年夏天开始派上用场”。相信更高一级的“自动驾驶”不会太远了。

在比亚迪方面,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59.37万辆,同比增长231.6%。与特斯拉每股收益2.05美元,与上年同期的0.24美元性比增长754%相比,比亚迪动态市盈率最新值为219.16倍,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仍有上升空间,体现了市场资金对其未来业绩的良好预期。

然而,所有的“上升空间”是要让资本看到良好的“预期”,让消费者切身感知到“三电”和“三智”的优异。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于2021年在上海和拉萨部署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为消费者带来了优异的补能体验,而比亚迪也在通过EV纯电、DM-i超级混动双线布局,让消费者记住了“刀片电池”,以及由它所带来的出行便利。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里,希望造车新势力把发展动力电池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抛弃“搭便车”心理。

似乎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让我们看到,行业前沿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舍得在研发上投入,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才能获取更多的“毛利率”。

根据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近1.3倍,环比增超2成。乘联会预测,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规模翻倍提升,降成本能力提升,2022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2%左右。

谁说沧海不会变成桑田?

虽说“纯电”的汽车社会距离消费者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可持续能源”正在步步逼近。从特斯拉实现超过122万辆年产能的生产效率来看,充分展现出电动汽车超越燃油车的强大潜力。但完全替代燃油汽车,还需要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头部车企的共同努力。

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加剧,造车新势力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其中关键一环就是看谁先实现盈利。

创新与成本控制亦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特斯拉的盈利能力除了得益于单车成本进一步降低,还包括其在汽车交付量的提升和汽车租赁等其他业务的利润增加。如果照此推理,除了单车之外,“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们仍需要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而随着特拉斯公布尽快提高产能,在未来的数年里,预计交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0%,并声称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其产品路线图、长期产能扩张计划和其他费用等,有理由相信,无论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造车新势力,只有扛着理想的大旗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创造出全球领先的科技(电池和相关材料),才有希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才能有资格、有条件、有目标的支撑起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WX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