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还田”让“良田”回归“粮田”
西西新闻 @2022-12-27
字号
延长县郑庄镇杜家沟村大豆玉米套种田
宝塔区麻洞川镇金盆湾套种的地膜大豆玉米长势喜人
延长县废弃石场治理出的高标准农田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壑区,旱地和中低产田占比大、耕作条件差,粮食的效益与特色产业差距明显,导致“非粮化”现象比较突出。
尤其是从2012年到2013年,受利益驱动,不少群众跟风占用耕地培育苗木。至此,在公路沿线,延河、洛河两岸的耕地上一块块一条条像“打补丁”一样遍地开花。
随着存量增大,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供大于求。绝大多数人没有得到收益反而连当初的投入也无法收回,当初培育的苗长大了,更没销路,他们在挖与不挖中徘徊,望“林”兴叹!
2021年开始,延安市下定决心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部署要求,严格按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政策规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耕地苗木清理整治,退“林”还田,恢复耕地种粮属性。
强排查、摸底子,不打无准备之仗
宝塔区根据当地耕地“非粮化”现状,全区以村为坐标、以地为单元,按照网格化逐村逐户开展地毯式、条块式排查摸底,健全工作台账,确保范围清、底数清、标准清、时限清。摸清了底子,划定清理范围。
“重点清理生长周期过长不适宜作为绿化苗木栽植的松柏苗木,具体标准为:油松苗龄大于等于五年以上却苗高高于1.8米的;侧柏苗龄大于等于四年以上且苗高高于1.8米的;苗木脱腿达到苗木高度三分之二以上或有严重抽梢枯死现象的。繁育的其他苗木失去出圃价值的一并予以清理。”宝塔区农经站工作人员王娜介绍,鼓励育苗户自行清理恢复耕作,对持观望态度的育苗户提前发放清理苗木告知书,先期于清明前后清理,引导育苗户将能够出圃栽植的苗木尽快适时移出栽植。对于废弃苗木督促以土地所有者为主体,帮助协调清理腾退。对于栽植苗木按期不恢复耕作的,停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兑付并依法予以清理。
据了解,截至目前,宝塔区已整改清理7587.57亩,完成摸排面积8191.95亩的92.62%且全部恢复耕种。
党员干部带头,找准“突破口”
“我家有四五亩土槐树,育了快10年了,也没管理好,一共卖了1000多元。今年政策要清理种地,作为村干部我要积极带头。”6月13日,延长县郑庄镇吴旗村妇女主任王四女说,“一来国家有政策,二来也卖不了,树挖掉后种了些玉米和红薯,目前长势都还可以。”
郑庄镇镇长徐敏介绍,对于积极响应政策,主动配合的镇政府在挖、运、耕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最大限度降低群众损失。
“育了6年的20余亩侧柏限时清理,要损失10余万元。”宝塔区南泥湾镇干部段保卫说,说实话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作为党员干部,段保卫积极带头,雇人雇铲车花费2万元按时清理,把土地交给村民。“还有今年的1万余元承包费没给村民,已协商好缓缓再给。”段保卫说。
“这么多限时清理,损失也真大!”与段保卫相识多年的米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九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方打听,帮忙协调卖了2万余元。
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甘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薛开元说:“在此次清理苗木工作中,县纪委直接介入,以公职人员为切入点,打开了突破口,其他人均主动清理,没有出现阻挠问题的发生,保证了全县苗木清理工作顺利开展。截至5月30日全县完成清理整治面积3436.59亩,占总任务的101.8%。”
算清“出入账”,整治更顺畅
“挖?还是不挖?”绝大数被划定清理户左右徘徊。帮助算清“出入账”成为打开心结的有效办法。
甘泉县的镇、村干部深入农户、苗圃帮助算账:不挖,苗长成了树更难卖,没收益;挖,当下虽有损失,谋长远发展。
为了调动积极性,甘泉县对积极主动清理苗木的农户可享受大豆玉米套种补贴政策每亩200元(脱贫户300元),单种玉米或大豆100元。
“4亩油松,育了快10年,投入两三万元,日常的锄草、修剪还不算,这些年瞎忙活了。”甘泉县劳山乡劳山村村民王随华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近几年每公斤玉米可以卖到3元,一亩产上500公斤还能卖1500元,4亩就能收入6000元,政府还补400元,今年就可以多收入6400元。
王随华算清自己的“出入账”,还把这一目了然的账给村上其他人帮忙算,这一算大伙儿都不徘徊、不犹豫了,主动给村上打招呼要清理。
“为了不误农时,村上积极协调铲车,一亩地村民出400元,村集体每亩地给机械补助200元,加快了清理速度。”劳山村党支部书记拓延兵说,全村306亩,除去10余亩有价值的缓期清理,其他全部清理完毕并恢复耕种。
延安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去年以来累计清理苗木4.23万亩,有效防止了耕地“非粮化”。与此同时,延安市还加大撂荒地整治,排查发现的8.05万亩撂荒耕地已全部完成整治整改,累计复耕复种粮食作物7.85万亩,为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丰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延安市在延长县、黄陵县、安塞区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来源:陕西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