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达101家,互联网诊疗量年均增长超50%

西西新闻  @2025-06-20

字号

6月19日,据“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消息,“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181项检验实现结果互认,231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影像线上共享查询,172家医疗机构实现平台在线查询检验报告;北京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01家,互联网诊疗量年均增长超过50%。
 
据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宇介绍,“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卫健委在加大创新政策供给、拓展产业开放新局面等方面持续发力,医疗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效。
 
一是建设研究型病房,助力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北京率先在全国作出研究型病房“以床引企”一站式为企服务的制度安排,截至目前已累计启动3批3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项目建设,缓解了临床试验床位“一床难求”的供需紧张问题。同时将多中心临床研究启动用时压减至24.9周,较快地压减至17.1周,同比缩减7.7周,助力2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二是健全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领域高水平开放。目前,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高博医院、海淀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国际门诊部和北京阜诚医院已正式营业,全市设置国际医疗部的医疗机构已达52家,可提供全流程外语服务的医疗机构达156家,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167家。
 
三是加快创新药械落地应用进程,促进健康产业融合。为畅通创新药械上市后入院路径,北京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等九部门联手,从上市审批、直接纳入医疗机构目录、合作创新采购模式、医保支付等方面形成政策“组合拳”,明确创新药械落地应用场景,缩短上市后药品入院进程。目前,北京570种国谈药品在市属医院均已实现按需配备并通过双通道药店予以保障。
 
四是探索建立健康医疗数据共建共享新模式,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实现医疗机构之间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等300项检查结果互认,临床血液体液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181项检验结果互认;231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影像线上共享查询,172家医疗机构实现平台在线查询检验报告,查询数量由2023年的1248万增加至2024年的3400万,增长1.7倍。
 
患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百度端口进入“京通”平台“健康服务”模块,就能查询、下载检查检验结果,无需排队打印报告和携带传统胶片。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达到101家,互联网诊疗量年均增长超过50%,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
 
据王宇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卫健委还将积极推动外商独资医院落地,并发布《2025年境外患者在京就医指南》,支持国际化医院项目建设,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
 

原标题:北京“互联网医院”达101家,互联网诊疗量年均增长超5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u028
[稿源链接:https://news.bjd.com.cn/2025/06/19/11204917.shtml]

 
编辑/姚可怡
审核/柏冬雪
终审/张琛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