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乡村振兴“加速度” 活力田野展新颜
西西新闻 @2025-03-06
新春刚过,河北省迁安市的乡村大地便已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奋进旋律。在国家与省级政策的有力引领下,迁安市紧密结合自身《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全面发力,一幅绚丽多姿的“富美乡村画卷”正缓缓铺展开来。
产业振兴:特色领航 融合发展谱新篇
迁安的产业振兴成果显著:2024年,迁安市农业总产值高达105.3亿元,增速达到10.1%。特色产业占比稳步提升至20%,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这些耀眼的数据,生动地描绘出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以及智慧农业,在迁安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当地大力推行“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发展模式,精心培育出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78家,打造了6个现代农业园区。凭借这些努力,迁安成功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文旅融合深度发力
作为河北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迁安市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依托百里绿道,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目前,已成功打造2个国家级、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大五里镇荣获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称号,亚滦湾农业公园更是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行列。山叶口村、万宝沟村先后摘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美誉。
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迁安目前拥有市场主体8.3万家,在33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中,80%实现了在二、三产业就业,实现户均1.5人就近就业。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隔滦河村从过去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当地农民合作社与乡伊香(迁安)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企业则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以及广阔的市场渠道,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春节期间,亚滦湾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精彩纷呈,民俗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十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700多万元,让乡村原本的“农闲”时节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农忙”盛景。
人才振兴:凤还巢反哺 为乡村添活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在迁安,“人才振兴十条”政策宛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游子返乡创业。
大学生村官张敏,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凭借自身电商运营专长回乡创业,成立了农产品电商公司。他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迁安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去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户增收致富。
政府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成果丰硕。春节过后,2月8日举办的首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2200多个,为众多返乡人员搭建起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与此同时,京津高校科研团队与迁安乡村产业积极合作,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亚滦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携手,为当地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文化振兴:年俗焕彩 文明乡风润心田
春节期间,迁安乡村的文化振兴特色活动精彩纷呈。在马古寺村内,皮影戏社和剪纸艺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周边上百名村民和游客驻足观赏。70岁的皮影艺人李志海欣慰地感慨:“以前总担心这门手艺后继无人,如今看到这般热闹的场景,还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我就放心了。”年俗市集上,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让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
文明乡风建设也在深入推进,“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在各村开展得如火如荼。刘台子村通过此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村风民风,村民李悦由衷地说道:“这样的活动让咱们村的风气越来越好,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了。”
当然,迁安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虽成绩斐然,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迁安市市长崔东鑫说道:“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既要抓住关键重点,攻克重重难点,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开创新局面;又要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要持之以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扎实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创建,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精心谋划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要素保障,扎实推进产业振兴,走好乡村共富之路。还要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移风易俗,创新治理方法。”
未来,迁安人将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在乡村振兴的广阔道路上昂首阔步,奋力谱写更加美好的明天。(郭文生)
编辑/席静
审核/柏冬雪
终审/张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