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突破封锁打盐自救 感受三五九旅的“边区第一财政”奇迹

西西新闻  @2023-10-10

字号

“说起八路军三五九旅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其实在1940年去南泥湾之前,三五九旅就是在这里打盐自救,利用食盐换回国统区粮食、布匹、器械、药品等物资,不仅冲破了当时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还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盐税收入。”10月9日,“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网络主题陕西篇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榆林市定边盐场三五九旅打盐遗址和三五九旅窑洞遗址。

10月的定边盐湖,在蓝天白云和日光的照映下色彩斑斓,从空中俯瞰,仿佛大自然的眼影盘,“定边盐场三五九旅打盐遗址”几个大字,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宣布成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虽然国共再次合作,但边区一直处于国民党军事、经济包围和封锁之中。粮、布、棉、纸、药等生活必需品被禁止流入边区,加之又频发旱、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那是一段极其困难的日子。

毛泽东这样描述那个时期:“最大的一次困难是一九四零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摩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得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茶,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有困难就得想办法解决,大生产运动由此提出,组织军民、整饬盐田、发展盐业成为了边区政府突破封锁最有力的举措。

“大家眼前看到的就是明长城,又称‘边墙’,这一百多孔高2.5米,宽2.5米,进深4米的窑洞就是‘三五九旅’打盐时留下的。”导游指着400多米长的明长城讲解道。1940年秋,八路军1201师三五九旅四支队及该旅八团的一个连,共两千余人奉命北上,从延水关出发经瓦窑堡、延川、宁条梁等地先后到达今定边县盐场堡镇。战士们在花马池东北的明代长城上挖修了175孔窑洞,割草铺地为床,垒土筑灶为炊,扎下营盘,开展打盐自救,拉开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序幕。

走进位于定边县盐场堡镇的三五九旅红色文化展馆,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的题字:“不怕困难”“埋头苦干”。“定边产盐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昌与盛唐,盛于明清。”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陕西省唯一的盐湖,定边盐湖有浓厚的红色底蕴,在革命时期的边区建设,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先后在不同场合论述了边区盐业生产的重要性:“边区第一财政”“盐是边区平衡出入口、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等。

近年来,定边场盐场工业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重在保护传承赓续红色基因。解说员介绍说,在修缮恢复三五九旅打盐盐田、三五九旅拦洪坝、三五九旅打盐住宿遗址等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定边盐湖旅游打造成红色旅游,以体验漂浮、古镇风情、运动休闲、疗养保健为一体,充分利用好工业遗产,积极发展红色培训教育工作,使定边盐湖发展成为陕西的疗养保健基地,红色教育基地。

编辑:韩林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