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区:多方聚力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西西新闻 @2023-08-15
“感谢感谢,大热天的辛苦你了。”早上9时,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东张市村94岁的独居老人吴淑惠早早地就坐在家门口的椅子上等候着,当接过东张市村“高·幸食堂”送餐员递来的盒饭时,笑容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漾开。
和大多数老年食堂一样,“高·幸食堂”面临运营成本高、送餐压力大的困境。为此,高陵区在老年食堂的运营过程中作出了诸多探索。
依托村集体经济带动养老助餐事业
9时许,东张市村“高·幸食堂”迎来了用餐高峰。68岁的岳四季老人将一个热气腾腾的花卷掰开。他的面前,放着鸡蛋、红豆稀饭和4个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小菜。
根据村里老年人的用餐习惯,东张市村“高·幸食堂”每天供早、午两餐,分别是9时左右和15时左右。从去年10月初食堂一开张,岳四季和老伴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老伴身有残疾,我平时要照顾她,天天做饭很不方便,有时只能凑合。现在方便多了,饭菜天天不重样,主食管饱,关键是价格也很实惠。”岳四季笑呵呵地说,“在这里用餐,60岁以上的老人早餐收5块钱,午餐收8块钱。我老伴因身体原因享受优待价,每顿饭比我便宜1块钱。一个月按30天算,就算我们每天都来吃,花费也就是700块钱出头。”
东张市村“高·幸食堂”覆盖了周边的18个村。目前,固定过来堂食的村民有20多位,另有50多位村民因为距离或是身体原因,要靠送餐员送餐上门。
“虽然在老年食堂的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是感觉困难重重。”东张市村党支部书记岳敏说。首先,送餐过程费时费力。老人住得很分散,有时候送餐员大老远跑去,也就送一份。食堂雇了一位专职送餐员,每月给送餐员支付3600元的工资。他忙不过来时,食堂还会增派两个人去协助。即便如此,专职送餐员的流动性还是很大。其次,老年餐食的成本高,但收费不能高。就拿早餐来说,按每餐5元钱算,这个价格只能勉强够食材的费用,人工、水电等费用都没有计算在内。
“难归难,但我们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既然要办,就要把食堂的饭菜质量和服务搞好,最大程度让老人们满意。”岳敏说。
那么,这个看起来很难维持下去的老年食堂,是如何保持正常运转的呢?
“在筹划建设老年食堂时,我们就明确了思路:依托村集体经济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子,把公益性的养老助餐事业带动起来。为此,我们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全资成立了西安品瑞轩餐饮服务公司,具体运营‘高·幸食堂’。”岳敏说。
巧的是,去年品瑞轩成立后不久,就有一桩“大生意”摆在东张市村所有人面前:一天傍晚,附近一个建筑工地的负责人找到村上,希望从第二天开始,连续3天每天为他们提供5000份盒饭。接还是不接?岳敏很纠结,因为手头的食材严重不足,也从没有接过那么大的单子,很怕搞砸了,但又不舍得放弃这找上门的生意。村委会紧急商议后决定揽下这个活,所有人通宵合力“应战”。最终,3天下来收入18万元,这次成功试水也让品瑞轩在承接餐饮业务时有了十足的底气。
目前,品瑞轩有两大稳定客户。一家是附近园区的汽车公司,每天为其提供350份盒饭。另一家是附近的银行营业点,每天为那里的50名员工提供两顿员工餐。
除此之外,来村里参观设施农业、体验采摘乐趣的散客就餐需求也不少。村里依托观光农业建起了研学基地,经常会接待一些大规模研学和参观团队。
“固定客户每月收入有11万元左右,团队接待和采摘接待加起来有5万元左右。除去场地费用、人员工资这些,经营近10个月时间,我们略有结余。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扩大食堂就餐区面积,承接村上的红白喜事,多措并举守护好老年人的幸福‘食’光。”岳敏说。
引入餐饮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
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前来就餐的人员有序排队,有60个餐位的餐厅不一会儿就坐得满满当当。
与东张市村的标准餐不同的是,鹿苑街道上林社区实行的是点餐制。餐厅的“小黑板”上标着当日的食谱和价格:麻食10元、丸子大烩菜12元、浆水面8元……餐厅一共有近10种餐品可供选择,在接待老年人的同时也对社会大众开放。
“我们在前期入户征询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每天提供中餐和晚餐。饭菜以家常菜为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口感一般偏软烂、少油少盐,营养健康。”上林社区党委书记吕莹说,“我们与西安康小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他们来负责食堂的具体运营。”
老年食堂的饭菜整体价格比市场价便宜2元至3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特殊困难老人还可享受到长者价及优待价。
“目前,每天过来堂食的有200多人,老人差不多占到一半。另有10多位老人需要送餐,因为都是附近小区的住户,送餐压力不是很大。”吕莹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用餐需求,我们专门建了4个微信群,每天通过微信群发布第二天的菜单,方便群众有选择地过来用餐。同时,我们也会在微信群里收集群众对于饭菜意见的反馈,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除了提供餐饮外,可以看到,食堂内还配置了图书室、理疗室、供应免费茶水的茶室,为群众提供一个餐后休闲的场地。食堂一角,开辟了“惠民服务站”,每天用餐时段,会有一名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及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协助老人办理高龄补贴,为群众提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城乡医保等政策的咨询。
“利用这个场地,社区每周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像健康义诊、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剪纸、文艺汇演等。这些小小的举措,暖了群众的心。”吕莹说。
“老年食堂的定位特殊,如果仅服务于老年人,即使有政府补贴,也很难实现盈利。市场化运营的利润恰好可以保持食堂的正常运营。试运营两个多月来,上林社区‘高·幸食堂’目前的经营状况是保本微利。下一步,我们计划不断扩大老年食堂的知名度,并增加外卖等服务,以多元化的经营手段让老年食堂运行得更长久。”西安康小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屈坤表示。
努力探索“因地制宜”经营模式
高陵区的9家“高·幸食堂”都按照“因地制宜”“多方参与”的原则,探索形成了符合当地特色的经营模式。鹿苑街道水景社区依托西安工商学院,建成全省首家高校餐厅养老助餐点,老人不仅能在助餐点就餐,还可在校园休闲健身,充分享受高校的优美环境和便利设施;泾渭街道龙凤园社区采取物业共建、企业助建模式,在居民小区内建设养老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截至目前,9家“高·幸食堂”累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上门服务近5万人次。
“我们发现,建好老年食堂,党委政府重视很关键。高陵区成立工作专班多次召开推进会,并制定高陵区‘1+5’养老助餐服务政策体系,确保养老助餐事业取得实效。为了解决办好老年食堂的资金问题,西安市民政局根据改造、新建等不同模式分类给予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在运营初期,高陵区政府采取减免租金、统一配置装修等方式对餐饮企业予以支持。”高陵区民政局局长刘林说。
“让老年人吃得放心、舒心,离不开政府、企业、慈善组织等的多方合力。我们将继续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老人出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让老年助餐从‘一时火’走向‘一直火’。”刘林表示。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高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