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来汉中市调研濒危剧种
西西新闻 @2023-05-20
字号
近日,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非遗中心主任郭丹一行,赴汉中市开展濒危剧种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汉中汉调桄桄戏和端公戏,行程调研了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汉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端公戏传习所等地,分别采访了汉调桄桄戏、端公戏传承人及剧团负责人,并对桄桄戏《裱花》、端公戏《弹花匠招亲》等经典剧目进行了拍摄留档,调研过程中主要了解了剧团剧种源流、发展及现状、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剧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他困难,以及传承人的从艺经历、传承现状、传承遇到的困难、对剧种未来发展的想法和建议等。
汉调桄桄是陕西省汉中市地方传统戏剧,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流行于汉中各县区,并流传到安康、湖北、川北、陇东等地。汉调桄桄的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陕南地方音乐的优雅柔和之美;汉中端公戏俗称“坛戏”,因其行头简单,一包袱可携,所以又叫打包袱。后来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语言杂秦蜀,承载了大量的羌人信息,端公戏成熟于清末,吸收了巴山地域大量丰富的歌谣、山歌和民歌,很接地气,现存主要流传于汉中镇巴、宁强、南郑等县区。
来源: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