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中国-中亚峰会|千年古城碰撞现代民谣

西西新闻  @2023-05-13

字号

城墙下、钟楼旁、大唐不夜城的仿古街巷里,现场乐队弦歌不绝、吟唱声声;歌词描绘着长安风土、历史文化、都市繁华;或方言、或普通话的唱腔中掺入地方特色浓郁的秦腔、老腔……这是陕西西安独具一格的文化现象。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与传统文化在这座千年古城碰撞出风格独特的西安民谣,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参与,成为他们传承文化、感受生活的特有场景。

长安特色:城墙下的独特体验

晚上8点,距离南门乐队表演开始还有半小时,永宁门城墙下就已聚集起慕名而来的观众。

游客金琦与男友第一次来到现场,相比室内音乐会,城墙下的音乐混响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全新体验。“在见证600年历史变迁的城墙下,大家跟随主唱回忆自己的青春之歌,有一种古今碰撞的感觉。”金琦说,自己在其他城市很少感受到这种“碰撞”。

休假回乡的军人龙大钊告诉记者,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城墙下的乐队演出,这次回乡很想一睹真正的现场。随着表演开始,围观者越来越多。他说,从西安城墙下的演出氛围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复苏进程,人们热热闹闹地簇拥着乐队歌手,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这一刻都从忙碌现实中抽离出来,享受着古都西安的街头烟火。

南门乐队是最早聚集在城墙下拨弦弹唱的乐队之一。乐队主唱九哥说,民谣的民间性可以回溯到《诗经》里的“国风”,后来汉朝设立“乐府”,一直到唐朝,“乐府诗”都离不开民间的根源性,也正是这种根源性,让观众们在与音乐的互动中产生共鸣。

南门乐队演唱现场

长安情怀:歌词里的历史家国
 

“凤出岐山灭殷纣”“秦皇一统扫六合”“刘汉武帝破匈奴”“八百里秦川,盛世汉唐”……南门乐队创作的《十三朝》吟唱着古都西安历史上的波澜壮阔。在西安,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了西安民谣独特的文化氛围。

从黑撒乐队的《陕西美食》到唱作人程渤智的《西安人的歌》,歌词里的岐山擀面皮、腊汁肉夹馍、钟鼓楼、护城河等,伴着歌声为听众们描绘出古都的轮廓。借助传统美食与历史建筑,音乐人将古城的韵味具象化地展示在大众面前,和着或轻柔或躁动的旋律,传递着古都跨越时空的繁华。

“80后”本地人赵源说,游客来西安两三日游,逛遍大小景点、吃遍大街小巷是一种玩法,而来到这里住上一两周,“逛完了歌词里的那些景点,尝过了歌词里的那些美食,再回过头听现场的演唱,感受慢节奏的生活,又是一种玩法。”民谣歌手杨译说,音乐的舒适感搭配古都的安稳感,长安旧事与今朝众人,是一种恰到好处的交融。

歌手杨译在现场演唱

长安活力:年轻人的文化传承

西安有民谣音乐生长的土壤。从西安走出来的许巍、张楚、郑钧等人,更让西安这座民谣歌手的摇篮城市,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西安新兴民谣音乐人的创作中,秦腔、民歌、关中方言等古老元素纷纷被吸纳进歌曲中,与现代音乐融合后为年轻人们接受与喜爱。

在西安读研的李勃帆和陈玮告诉记者,闲暇时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到现场听歌,时不时也会跟着主唱“吼”两句,在电音唢呐声和“任我东西南北狂”的嘶吼中,更加理解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西安钟楼夜景

歌手程渤智说,他在创作《我的家乡在陕西》《长安时辰》《大明宫游记》等歌曲时,尝试融进潼关、黄河等意象,加上李白等诗人的名句。“这些内容本身就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年轻人来到西安感受到这份底气与厚重,萌生自豪与认同。”程渤智说,西安是古城,古城虽“老”,但总有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青春和活力。古城里的民谣,民谣中的古城,本质上就是传统文化与年轻时尚的融合之路。

来源:新华社
编辑:韩林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