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举行
西西新闻 @2022-07-25
字号
7月24日至25日,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汉中市城固县举行,总结2019年以来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成效,观摩和交流经验,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加快推动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再上新台阶。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斌出席并讲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许西利出席。汉中市委常委、副市长郭里致辞。三秦都市报社长高敬毅,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保平,城固县县长王健梅等出席。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局长赵毅主持。
郭里表示,目前汉中市稻渔综合供养总面积达8.4万亩,稻渔、稻虾、稻鳅、稻鳖、稻蟹、稻蛙等12种种养模式,覆盖全市11个县区、90个镇街、283个村,亩均收益8000元至15000元不等,“千斤粮、百斤渔、万元钱”目标基本实现。全市现有稻鱼综合供养经营主体365个,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近8亿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下一步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扶持,把稻鱼综合种养打造成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群众增收,推动循环发展的招牌产业,积极构建三产销售代购,二产加工提升,一产种养融合的产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保平,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登章,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洪亮,城固县县长王健梅,眉县副县长祁亚军,富县副县长李宏柱,镇安县政府调研员邢光阳分别介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成效、工作措施、主要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乔俊宏,陕西龙亭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靖,安康市五福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卜先龙等企业代表就主要做法、发展设想进行典型交流。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效新模式,充分释放“增渔增收、节地节水、循环高效、绿色生态”叠加效应,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经过4年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有序扩展,由2018年底2.3万亩,快速发展到近20万亩,种养规模翻了近10倍,新型种养主体达到450余家,综合种养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技术模式不断创新,形成稻虾、稻鳖、稻蟹、稻娃、稻鳅、稻鱼等10多种适合我省种养环境的技术模式;稳粮增效作用明显,按照全省目前2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计算,年可稳产大米6.5万吨。
蔡斌指出,“十四五”期间,是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机遇期,种养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也是传统种养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各地要紧紧把握好这个机遇期和窗口期,确定好发展思路,下大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这个总目标,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明确“一个理念、两个融合、三大板块、四个提高”的“1234”发展思路。陕南围绕上规模上档次、陕北围绕做特色做品质、关中围绕做亮点做休闲,加快形成区域优势主导产业。要坚持做实规划,增强发展引领力;坚持做精科技,提升产业支撑力;坚持做大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坚持做强基地,发挥示范带动力;坚持做优服务,夯实政策保障力。
◆ 延伸阅读
一个理念:认真落实“稳粮促渔、生态优先、产业化发展”的理念。
两个融合:着力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新样板。
三大板块:陕南作为稻米的主产区,重点是“扩面提质、做大做靓”,打造“蛙声十里稻花香,鱼翔浅底惊飞鹭”的江南美景。陕北水稻种植面积有限,但区域相对集中,地域特点明显,黄土高塬种水稻本身就是特色,要重点围绕“提升做特”,提高规格标准,做足黄土高原“特色”,打造塞上江南。关中要由点成线,围绕大西安经济圈、渭河生态廊道,做好乡村产业发展长期规划,使稻渔综合种养成为乡村振兴示范产业带上的亮点和精品。
四个提高: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生产技术标准;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政策稳定性。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