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精准招商聚链成群 蓄势赋能开新局

西西新闻 @ 2025-11-25 17:02

“十四五”时期,汉中市南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建设生态城市和经济强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郑新篇章”核心目标,将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持续深化改革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拓展多元开放空间、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能级,实现了项目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开放活力长效释放的良好态势,为“十五五”时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聚焦重点产业链群,实施靶向精准招商。构建“区级领导+责任部门+龙头企业”协同联动招商体系,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制定年度产业链群招商方案,明确攻坚方向。深度解构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以“引龙头、壮链条、聚集群”推进精准招商,一对一制定专项承接方案,全面提升招商靶向性。工业母机研发制造、际华三五〇三服装加工基地等多个产业龙头项目成功落地。同时组建产业链专班,靶向对接京东集团、际华集团、东方希望等世界及中国500强、行业百强等企业,补齐产业链上下游薄弱环节,引进关键配套及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锚定产业新兴赛道,激发招商引资活力。抢抓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机遇,率先发布《南郑区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手册》《南郑区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为南郑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把脉定向,中机产城(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低空经济分院在南郑揭牌成立,成功落地低空飞行器试飞检测基地、高原重载无人机研发制造等标志性项目。抢抓“东数西算”历史机遇,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串联江南网络产业园、数字文化创业街区等重要平台,汉源泽宇、未来智慧谷、九识智能等一批数字企业先后落户南郑。

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严格落实“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日”“亲商助企”等服务机制,对汉源泽宇电竞智算云、九识自动驾驶无人城配车、际华三五〇三服装有限公司汉中生产基地、星源能投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协助企业外资进账、用工招聘、项目选址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前期建设条件。同时招商部门全员下沉招引企业,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现场办公”模式,深入车间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情,倾听发展诉求,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挖掘合作意向,捕捉优质项目线索,推动项目落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高位推动精心布局,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领衔挂帅,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主动作为。聚焦项目招引落地全流程,出台《南郑区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等4项制度文件,围绕项目招引落地全流程,明确“路线图”“施工图”“督战图”作战体系,推动全区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十四五”以来,区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71次,对接企业300余家,外出次数较“十三五”期间同比增长175%。

建强专业招商队伍,招商理念不断优化。聚焦重点产业与区域,构建1个领导小组、6个部门牵头13条产业链招商纵队、3个驻外招商联络处的“1+6+3”精准招商格局。强化组织架构与专业队伍建设,推动条块联动、内外联通,助力东西部产业转移。持续选派优秀干部驻点深圳、成都、西安驻点招商,深耕一线捕捉信息、对接企业。落实驻外机构管理制度,细化量化考核,激活前哨效能。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7期、主题讲座6场,覆盖党员干部1600余人,全力打造“三懂三会”专业队伍。

提升区域承载效能,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持续推进开放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枢纽地位逐步显现。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机电加工、循环建材、绿色食品4大组团,入园企业超百家。创新平台持续扩容,挂牌成立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南郑分中心,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6家、同比增长44%。新增专利169件,签约6个校企合作协议。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建成省级星创天地等平台,设立南郑区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引进科创人才25人,创新支撑与区域承载效能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带动稳步增强。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工作导向,创新“链长制+专班招商”“飞地园区+定向招商”“会展招商+云上对接”“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多元招商模式,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2024年新签约入库项目333个、总投资398.3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9个,项目数较往年同期同比增长36%。编制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群招商图谱,推动产业从“链式”突破向“集群”跃升,形成特色鲜明、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外资利用日益增长,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外资利用规模稳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2021—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490万美元,年均增长20.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1个百分点。外资来源地从传统的港澳地区逐步拓展至日本、柬埔寨等地,外资投向呈现“由服务向制造、由传统向高端”转变趋势。2024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100%,外资项目线索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科技服务、清洁能源等领域,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西西新闻汉中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