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黄官镇素有“藤编之乡”的美誉。早在明清时期,当地百姓便以山间青藤为材,手工编织出筐、篮、椅、榻等生活用品,技艺代代相传。然而,受限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这一宝贵非遗长期困于“深闺”,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转机出现在2007年。当地藤编匠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创新推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发展模式,将分散的家庭作坊整合为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并积极拥抱互联网经济。但要真正实现“触网出山”,稳定的网络覆盖成为关键前提。

面对黄官镇山区地形复杂、通信信号薄弱的现实难题,陕西铁塔主动担当央企责任,深入调研藤编产业聚集区和农户集中居住点,科学规划、精准布站。近年来,在黄官镇运营管理了19座通信基站,实现4G/5G网络全域覆盖,让曾经“信号盲区”变为“数字高地”。
“以前拍个产品视频发不出去,客户咨询经常断线。现在手机一开直播,全国各地订单就源源不断!”一位参与藤编生产的农户感慨道。如今,黄官镇藤编企业可通过电商平台实时展示产品、对接订单、物流跟踪;农户在家就能学习新技法、了解市场行情;游客也能通过短视频平台“种草”打卡,带动乡村旅游与手工艺体验融合发展。
在稳定网络支撑下,黄官镇藤编产业加速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目前,已有1200余户农户加入藤编产业链,年人均增收超万元。产品从传统日用品拓展至家居装饰、文创礼品等高附加值品类,并远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藤编不仅成为“指尖技艺”,更成为“指尖经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黄官镇藤编产业的蝶变,正是这一战略部署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而陕西铁塔以“网络先行”打通信息壁垒,用“数字底座”托起富民产业,彰显了新时代通信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使命担当。
如今,漫步黄官镇,青藤缠绕的不只是竹椅藤篮,更是万千农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铁塔矗立的不只是通信基站,更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希望灯塔。未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汉中藤编这颗“非遗明珠”,必将在网络赋能下,编织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