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得打着手电筒,生怕一脚踩空掉沟里。现在好了,路灯亮堂堂的,连我家那条小土路都看得清清楚楚!”商洛市洛南县景村镇沙坪村八组的吴建兴站在自家门口,指着门前的太阳能路灯,笑得合不拢嘴。这盏盏路灯,不仅是照亮乡村夜路的“明灯”,更是沙坪村驻村工作队“到群众中去”实践活动的“暖心答卷”。
今年年初,沙坪村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串门唠嗑走访时,好几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提起了“夜路难”问题:“村里没路灯,旁边就是河道,晚上连个散步的地儿都没有,出门都得提心吊胆。”驻村第一书记杨星把群众的呼声记在了本子上,更记在了心里。他带着队员跑县里、跑镇上,反复沟通协调,硬是把6万元路灯建设资金“跑”了下来。那段时间,工作队队员天天跟着施工队跑现场,选位置、拉线路,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不到一个月,76盏太阳能路灯就装好了,230多名村民的回家路亮了起来。如今,晚上村里热闹了,老人能出来遛弯,孩子能结伴玩耍,连村里的狗都跟着“精神”了不少。
要说让村民更高兴的,还得是钱包慢慢鼓起来了。景村镇沙坪村地处蟒岭深山区,种中药材是老传统,可过去都是“种了卖鲜货”,价格低、销路窄,村民守着好东西却挣不到钱。驻村工作队没少为这事犯愁,今年3月,杨星偶然得知单位同事家里经营中药材加工生意,有门路、有经验,立马“牵线搭桥”,帮村里成立了“商洛市共赢联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村里还培养了致富带头人,带着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种药材、搞加工,忙得热火朝天。更让村民踏实的是,帮扶单位商洛市环境监测站还投了4万元消费帮扶资金,帮着把农产品卖出去。最近,村里又建起了中药材加工厂,以后药材不用拉到外地加工,在家门口就能初加工,每斤能多卖1—2块钱,村民心里别提多美了。
除了路灯和产业,驻村工作队还帮村里办了不少“实在事”:给一组、二组、八组申报了通组路硬化项目,以后下雨天出门再也不用“一脚泥”;帮着筹集资金重建村级活动场所,以后村民开会、办活动有了“新阵地”;组织单位党组织和村党支部搞联建,大家一起学政策、谋发展,干劲儿越来越足。
“驻村工作队真是咱的‘贴心人’!”七组村民党虎娃逢人就说,“他们不是在走访,就是在帮咱跑事,连我家娃上学的事都帮着问。”杨星却说:“我们驻村,就是来给乡亲们办实事的。每次看到大家的笑脸,听到一句‘谢谢’,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如今的沙坪村,路灯亮了,产业活了,村民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时不时能听到村民的笑声,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这笑声里,有对驻村工作队的感激,更有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只有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让乡村变得更美好。”杨星感慨地说。(通讯员 马宏涛)
西西新闻商洛
编辑/董明洁 陈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