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高新区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公布,全国共计50项,咸阳高新区案例获国家级认可,与西安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共同入围。


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年会暨2025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上,《全国高新区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25)》发布,咸阳高新区申报案例《构建“一二三四五”模式以法制化协同之力筑牢营商环境“防护堤”》跻身其中。
今年以来,咸阳高新区创新构建“一二三四五”法治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枢纽、双平台支撑、“三化解”机制、四类纠纷处置及五项标准化规范,以法治协同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
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办”优势,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司法局、高新税务局合作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法治化保障服务平台,通过提升法治化服务空间功能,让企业只进一门即可享受知识产权援助、税务争议调解、公证、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13类“一站式”法律保障服务。通过“上门办+线上办+律师坐班”机制,今年1-10月处理近9000次服务请求,及时率100%。抓早抓小,实现去年全年行政复议1件,今年行政复议0件,企业“只进一门”享全链条法律保障。
构建双平台支撑体系
综合法律服务平台:与市司法局共建秦创原法律服务中心及行政复议服务点,设立咸阳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站。经严格选拔推荐,组建31人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免费咨询、法律体检、纠纷调解等低成本服务。与高新税务局联合设立税费争议调解室、征纳互动中心,第一时间调解各类涉税问题。专项法律服务平台:获批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建设资格,发挥咸阳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的多元化保护效能,紧密联动园区知识产权维权站及维权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日常咨询、诉讼代理等一站式保护,助力创新生态建设。

完善“三化解”调处机制
日常化解网格化:实施“1+22+123”网格体系(1名党工委副书记统筹、22名园长分片、123名联络员包企),每月巡诊,1-10月共解决企业问题52条。苗头化解智能化:通过“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实地体验、智慧园区App及“用新办”微信小程序及时收集线下线上涉企服务纠纷信息,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贴心化解人性化: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设置“绿色通道”,同时定期开展窗口人员心理咨询培训,提升矛盾化解能力。
分类处置四类纠纷
简单争议马上办:窗口专员主动调解,1-10月解决咨询辅导、发票管理等争议81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一般争议逐级办:建立调解员+值班领导+部门领导三级机制,1-10月处理行政许可、计税认定等争议34条,做到“矛盾不外溢、化解在大厅”。复杂争议合力办:针对社保缴纳、标准认定等纠纷,由秦创原法律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多部门及公职律师联调,实现信息共享、争议联解。网上争议互动办: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提供线上服务,高效回应企业诉求。


推进五项标准化建设
队伍标准化:组建“3公职律师+5业务骨干+31执业律师”调解团队,确保专业公正。流程标准化:制定《争议调解工作流程》,形成“受理—调解—回访—总结”闭环管理,实现“一处反映、一站解决”。服务标准化:落实《政务服务标准化手册》《突发案例集》等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用语及冲突处理。设施标准化:规范建成“秦创原法律服务中心”、“咸阳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站”“税费争议咨询调解室”及征纳互动中心,并优化完善母婴室、减压室、爱心驿站等服务设施,打造温馨办事环境。答复标准化:梳理常见政务服务纠纷矛盾根源,形成5大类22项重点工作标准和流程,落实“首问责任制”“最多跑一次”等制度,源头减少争议发生。
来源/咸阳高新区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