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宜川县文创:方寸之间见山河

西西新闻 @ 2025-11-07 11:37

巴掌大小的冰箱贴上,胸鼓人物头扎英雄巾、腰系彩绸,在“壶口瀑布”前“颤步摆头”;一尾鲤鱼跃过金黄瀑流,牡丹在角落嫣然绽放——这是延安市宜川县首款文化冰箱贴,也是设计者、县文产办副主任张春写给这片土地的“一封情书”。
 
“要让文化‘活’起来,首先要让它‘走’出去。”张春说,“宜川有胸鼓、壶口瀑布、牡丹,文化资源丰富,却一直缺少一份‘可以带得走的记忆’。今年8月,我萌生了设计宜川首款文化冰箱贴的想法,希望打造一个真正能带走的‘宜川印象’。”

设计之初,为精准还原胸鼓的非遗特征,张春走访了多位胸鼓艺人,拍摄数百张表演照片,反复揣摩“颤步摆头、击鼓传情”的动态瞬间。头冠的武士缨、红色短服、黄色绸带、登云鞋,每一处细节都严格遵循传统装扮。
 
“非遗文创最难之处,在于创新中守住传统的魂。”张春指着设计稿说:“我们既要保留胸鼓的神韵,又要让它契合现代审美。”历经数十次修改,他终于找到平衡点——采用卡通化、扁平化的插画风格,既保留胸鼓的动作特征,又通过简洁线条降低文化理解门槛。

“不规则边框借鉴中国传统‘如意纹’形制;红黄主色调呼应胸鼓表演的热烈风格;牡丹寓意‘花中富贵’,也呼应宜川‘丹州’的古称;鲤鱼则关联‘鲤鱼跳龙门’的壶口传说。”张春介绍,“每一个元素都在讲述宜川故事,这正是冰箱贴背后的玄机所在。”
 
宜川县文产办负责人兰晓霞全程关注着胸鼓非遗活态转化事宜的进展。从设想到实施,从创意到包装,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全程参与。“这样的付出我们认为值得——这是宜川文创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兰晓霞感慨:“从舞台艺术到日常载体,胸鼓以新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这正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路径。”

创新之路,步履不停。今年以来,县文产办陆续推出非遗文创手提袋、一次性纸杯和抽纸等系列产品,让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创产品开发要形成体系,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兰晓霞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挖‘壶口斗鼓’‘宜川秧歌’等代表性非遗元素,让宜川非遗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更强生命力,让文化不仅‘活’在博物馆里、舞台上,更‘活’在百姓的日常烟火中。”(通讯员 李文振)

 

来源/宜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席静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