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抽象科学知识“活”起来,近日西安市灞桥区官厅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创新开展“人体导电大发现”主题实验活动,通过沉浸式探究将课本中的“导体”“绝缘体”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
活动以“我们的身体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这一趣味问题导入,瞬间点燃学生探索热情。在科学老师指导下,孩子们手拉手连成导电圈,握紧验电球触点时,微光闪烁瞬间引发阵阵惊叹——“原来人体真的能导电!”当学生戴上塑料或橡胶手套再次尝试时,灯泡却悄然“熄灭”,直观验证了塑料、橡胶的绝缘特性。通过对比实验,孩子们还发现金属具有强导电性,而木材则属于绝缘体,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知。
课堂知识延伸至生活场景,实现“学用结合”。有学生结合实验原理发现:“妈妈总说湿手不能碰插座,原来潮湿的皮肤会增强导电性,更易引发危险!”更有“家庭导电小侦探”主动观察生活:金属门把手偶尔的“触电感”实为静电现象,与人体导电原理同源;插拔电源前擦干手,能降低导电风险。这些生活化发现让课本知识真正“落地”,既强化了安全用电意识,又培养了科学观察能力。
此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探究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团队讨论,让孩子们在主动探索中建构知识体系。官厅小学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跟着课本做实验”系列活动,通过趣味科学实践激发探究精神,培育团队合作意识,让学子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真正爱上科学、会用科学。
据介绍,该校此次实验活动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场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科学概念的理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西安市灞桥区官厅小学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