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第三天,陕西文旅热力不减 大唐不夜城以57.3万人次和3371万元领跑

西西新闻 @ 2025-10-05 08:01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进入第三天,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延续平稳有序、热闹繁荣的运行态势。全省文旅系统紧扣“安全、优质、丰富”核心要求,通过多元产品供给、特色活动策划、精准宣传促销,持续激活假日消费活力。其中,西安市大唐不夜城(含南北广场)以57.3万人次的人流量、3371万元的综合收入,在全省19家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假日文旅消费的“核心引擎”。

 
街区经济成亮点,大唐不夜城在流量与营收上均占据核心引领地位
 
据统计,假期第三天陕西19家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整体表现亮眼,共接待游客104.13万人次,实现营收4526.8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34%和42.8%。其夜间灯光秀、文化展演、特色文创等业态持续吸引游客驻足,成为“白天游景区、夜晚逛街区”消费模式的典型代表,也印证了陕西“文旅 + 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全省文旅市场多点开花,产品供给持续丰富
 
在景区接待方面,全省重点监测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前五名依次为咸阳袁家村景区、中华郡景区、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茯茶镇景区。国内游接待团数达3192个,同比增长17.6%;组团数765个,同比增长12.9%。省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精准发力,针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6家重点A级景区发布客流预警,保障游客游览体验。
 
旅游演出市场同样火爆。《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17场,接待观众7.7万人次,成为人气最高的演出项目;《长恨歌》和《驼铃传奇》分别以376.63万元、287.51万元的营收位居前列。此外,《复活的军团》和《赳赳大秦》等秦文化主题演出也凭借沉浸式体验而备受好评,单日演出场次均超过3场。
 
公共文化服务与非遗传承同步升温。全省当日开展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活动1284场次,惠及群众79.56万人次;“三馆一站”服务群众38.2万人次,其中省图书馆单馆到馆1.28万人次。非遗活动更成假日“文化大餐”,308场非遗市集、展演、手工体验及“非遗进景区”活动吸引超64.3万人次参与,省文化馆“趣玩非遗,双节狂欢”游园会、汉中“龙游天汉 献瑞华诞”非遗巡游等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特色活动激活地方市场,宣传促销惠及民生
 
围绕“国庆中秋”双节主题,全省各市县策划推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宝鸡凤县国潮服装巡游、“彩凤新声・梦幻凤凰湖”实景剧展现羌族文化;榆林古城“各族乐不停”活动汇聚新疆、内蒙古等多省市风情,与陕北秧歌、横山老腰鼓碰撞出文化火花;咸阳“十一探秦记”通过无人机烟花秀、NPC互动等方式打造秦文化体验;商洛推出“秦岭 312 国道”旅游线路,串联秦岭生态风光。
 
促销政策进一步降低出游门槛。西安市秦岭野生动物园推出199元起“2 大 1 小”家庭特惠票;汉中发放500万元“惠游天汉”商旅消费券;宝鸡凤县通天河景区推出“299 元住宿 + 2 张门票”套餐,古凤州景区对“建国”“国庆”同名游客免票;安康白河县4家景区免门票,庙山寨实行通票五折优惠,多维度激发消费潜力。
 
市场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媒体聚焦陕西文旅
 
为保障市场秩序,全省文旅系统当日出动执法人员155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675家次,整改安全生产隐患15个,巡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6家次;仅受理旅游投诉18件(涉及旅行社 13 件、景区 5 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陕西文旅热度同时受到中央媒体关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延安革命纪念馆单日接待超2.5万人次,游客齐唱《歌唱祖国》;《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分别聚焦华山花灯巡游、全省旅游团增长数据;CCTV2探秘渭南“一元剧场”,CCTV4报道西安永兴坊百人唐诗合唱活动,单日监测全省文旅信息29,336条,正面报道占比超九成。
 
随着假期进程推进,陕西文旅市场将继续以丰富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打造“安全、舒心、多彩”的假日体验,大唐不夜城等核心载体也将持续释放文旅消费动能。   (记者 张莉)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