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陕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今年1-8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达4660.9亿元,科学技术、社保就业、教育等重点领域支出增长明显,老百姓关心的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获得有力资金保障。
■防范债务风险,守牢安全底线
在谈到务风险问题时,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赵鹏强调,陕西通过一揽子化债方案合理分配债券额度,全面强化监管。今年732亿元用于化解债务的专项债券已全部发行完毕,全省隐性债务规模大幅下降,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赵鹏表示,下一步,陕西省财政厅将继续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发展与安全,把更多资金用于支撑科技创新、保障民生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三秦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就业,就是稳民心
群众新闻网记者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省财政在支持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张宽回应称,“十四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24亿元。2024年起,省级补助资金新增1亿元,达到3.2亿元,用于落实各类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多项就业补贴标准近期显著提高:就业见习补贴从每人每月1230元提至203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从5000元涨到1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上限也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真金白银”的支持,正在激发更多劳动者勇敢创业、稳定就业。
■百亿母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陕西科技报记者围绕刚刚设立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提问。
省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董鹏介绍,该基金首期规模达100亿元,由政府引导、国资参与,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尤其注重支持秦创原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未来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母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对种子、天使类子基金更放宽至60%,且不强制要求基金注册地和返投比例,容亏机制也更灵活,“尽最大努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专项债券:低成本融资,支持大项目
西西新闻记者提问:“我省如何推动政府专项债券高效发行使用?”
政府债务管理处处长任哲军表示,2025年陕西省已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940亿元,较上年增长10.1%,支持范围扩展至土地储备、城市更新、高校宿舍、5G建设等新领域。
截至目前,今年已发行专项债券平均利率仅1.95%,同比明显下降,大幅减轻了政府投资项目付息压力。这些资金预计可带动有效投资约32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1300亿元,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对民生支出“只增不减”,老百姓获得感更强
发布会上,省财政厅副厅长赵鹏还介绍,陕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9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普惠托育和老年助餐服务也获专项奖补支持。同时,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也稳步提升。
在教育方面,全省安排资金272亿元,用于“双一流”高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教师能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记者 张黎江)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