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监控的肇事逃逸案如何告破?西安阎良交警交出答卷

西西新闻 @ 2025-07-13 13:24

近日,西安市阎良发生一起肇事逃逸案,一名散步老人被撞重伤,而肇事者趁夜色逃逸。由于事发时恰逢区域性停电,现场无监控、无目击者、无车辆碎片,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阎良交警经过68小时高温下的连续奋战,最终成功将肇事者缉拿归案。

老人被撞昏迷,肇事者趁夜色逃逸

7月4日晚9时许,阎良区蓝天三路因停电陷入一片漆黑。一名散步老人被撞倒在地,当场昏迷,而肇事者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迅速逃离现场。由于停电,周边公共监控全部失效,现场仅留下一滩血迹,无任何车辆碎片或其他物证。

救护车呼啸着将重伤老人送往西安抢救。“老人送进ICU时,我们连肇事车型都不知道。”参与现场勘查的民警回忆。

受害人家属焦灼的眼神和空白的线索板,让西安市公安局阎良公安针对此次事故成立的专案组感受到双重压力。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侦破行动开始了。

手绘地图、逐帧筛查锁定嫌疑车辆

在缺乏直接线索的情况下,专案组决定扩大侦查范围:

逆向追踪:以现场为圆心,民警手绘半径3公里地图,标注出40余处可能拍到车辆行踪的监控点;

地毯排查:顶着38℃高温,民警走访2个行政村、6个居民小区,寻找可能的目击者;

帧级筛查:调取周边商户100余小时私有监控,逐帧分析停电前后车辆轨迹。

7月5日中午,民警在案发现场西侧一处监控发现老人的步行轨迹,并利用路侧停车位间距测算出老人到案发现场的时间,从而推断出事发时间。再通过案发现场来车方向监控排查案发时段经过的所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最终锁定两辆小轿车和一辆电动自行车。

经调查,两辆小轿车嫌疑被排除,但受停电影响,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及车辆特征始终无法确认,驾驶员身份成谜。

肇事者两次返回现场露行踪,供述饮酒后撞人

7月7日中午,案件迎来转机。民警发现,案发后不久,一辆电动自行车曾两次往返现场,且特征与肇事车辆高度相似。通过追踪该车轨迹,民警最终在一家小饭馆锁定肇事者曹某。

33岁的曹某是一名维修工,到案后很快供认不讳。他交代,当晚饮酒后骑电动车回家,黑暗中撞到了老人,撞人后因害怕未停车查看,加速逃离。事后,他曾两次返回现场:第一次看到老人倒地不起,心生恐惧;第二次远远看到警车,彻底慌了神。“想过自首,但怕承担法律责任。”最终,侥幸心理让他错失补救机会。

法律后果:逃逸行为将加重处罚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律师指出:肇事逃逸不仅面临民事赔偿,还可能承担更重的刑事责任。交警部门提醒,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救助,逃逸只会加重法律后果。

这场发生在监控盲区的案件,最终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告破。68小时的高温追击,40余处监控的逐帧筛查,以及办案民警的汗水与坚持,让这起“零线索”案件迎来正义的曙光。

 

记者/张黎江
编辑/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