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积极构筑“小课堂大社会”实践育人桥梁

西西新闻 @ 2024-10-18 13:56

西咸新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探索创新,秉持独特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致力于描绘思政教育的崭新画卷。在这里,思政教育突破传统狭义的“小课堂”范畴,精心搭建起连接校园内外的“实践育人桥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把“小课堂”和“大社会”有效结合,真正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内心深处信仰的力量,进而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良好转化,为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顶层设计,引领思政教育方向

西咸新区确定了“全员参与,活动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作为专项工作,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思政教育氛围。一是开展书记、校长讲授思政课活动。通过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干部思政教育意识,充分发挥书记、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西咸好课堂”活动、“教研进校  赋能课堂”活动、“1+1+N主题式跨学科融合”等教学研讨活动,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三是开展中小学思政课“金课”遴选建设暨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为全区思政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提升共融的平台。常态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求实求细求新的工作原则和闭环的工作机制,已成为西咸思政教育工作的内生动力,促进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走出课堂,拓展思政教育空间

新区倾力打造“大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发挥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教育资源优势,让思政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入社会。


沣东第八小学先后邀请“全国十佳校外辅导员”张景衡与少先队员座谈、“时代楷模”汪勇宣讲雷锋精神、“自卫反击战功臣”王林讲英雄故事……将思政课与学校第二课堂相融合,以模范人物的亲身事例鼓舞学生,在他们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东阿房路二校组织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赴马栏革命纪念馆、遗址公园等地,通过实地探访、角色扮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亲历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加深对思政理论的认知与认同。



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新区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领悟理论知识的价值所在,进而达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沣西第七小学以西安地铁为载体,人文地理为感知维度,探寻丝绸之路文化魅力为内容的“我的家乡我热爱”实践主题活动,以探寻“长安处处有故事、地铁站站有文化”的文化内涵,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沣西文教园第一小学组织百余名学生,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实验室安全体验馆、实验室危废间等地,通过“三进、三落、三入”措施,即以“思政教育进方案、进课程、进实践”为抓手,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载体,推行思政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搭建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在实践教学中推行劳动教育,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真正让生态文明理念“入目、入耳、入心”,极大地促进了“育人”“育才”相统一。


强化师资培训,筑牢思政教育根基

西咸新区深刻认识到师资队伍在思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举办“教研进校赋能课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察研讨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了既能深入浅出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大师资”队伍。目前,全区共培育中小学思政“金课”35节,培养“大练兵”思政课“标兵”70余名、“骨干”90余名;学科德育“标兵”50名、“骨干”100余名;12名教师在市级中小学思政课“大练兵”交流展示活动中获奖。5名教师荣获省级思政课“标兵”,还有5名教师荣获省级学科德育“骨干”。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继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深化“小课堂+大社会”实践育人模式,在“小课堂”方面,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在“大社会”方面,拓展实践基地,加强家校社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出更具特色和成效的思政教育路径。(通讯员 王可治)

来源:西咸教育体育局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