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陕西丨延长石油:挺进科创“深水区”

西西新闻 @ 2024-09-19 15:50

延长石油ccus全流程一体化项目油田二氧化碳注入工程。延长石油 供图


“今年,我们集团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改革力度很大,出台的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简化科技项目审批程序等一系列新措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和加油,让大家耳目一新,感到非常振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研究院采收率所技术人员王维波高兴地说。

8月29日,他参加了延长石油首届科技人员代表座谈会。会上,该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陕西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和全省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代表座谈会精神,听取一线科技人员意见建议,研究推动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鼓励集团科技人员当好技术发明的创造者、产业创新的开拓者。

从体制机制破题,扫除束缚科技创新的藩篱,到加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延长石油正加速挺进科创“深水区”,在全力创建一流创新型企业中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延长石油科技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延长石油 供图


用深化改革点燃科技创新引擎

今年6月,延长石油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总结了近十年科技发展成就,并擘画了未来主攻方向,宣布整合4个化工科研机构,出台了18条科技创新改革措施,引起集团内外广泛关注。

据了解,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摸索中,延长石油先后设立(包括接收转制院所)7家科研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主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化工领域科研与产业契合度不高、专业交叉重复、整体竞争力不强、科技攻关力量分散、研发与技术转化推广人员区分度不够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集团将化工科研机构整合作为今年科技改革重点,经过深入调研,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从专业和功能两个维度,整合所属4家化工科研机构。着力将西北化工院发展为支撑集团化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将陕西化工院发展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技术服务运营和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试点平台。同时,对集团各创新单元进行了系统定位,包括做强做优集团研究院和天然气研究院,进一步发挥两个机构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作用。

通过此次优化整合和重新定位,延长石油以收缩数量、提高质量、集中发展的形式,重构了自主科技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该集团结合企业科技创新实际,研究制定了包括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组织保障4个方面18条措施,受到集团科技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如支持科技型企业探索使用各类激励工具开展中长期激励;对于向外部单位转化的科技成果,首次许可、转让,按照合同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化工及新材料等充分竞争领域内部产学研合作成果,其转化产生效益的,按照转化后连续五年内产生净利润的5%予以奖励等。此外,在科技人员关心的容错免责、经费包干制、流程简化等方面都建立了新机制,出台了科技容错免责清单,让广大科研人员可以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开展攻关,也让产业技术人员能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得到鼓励激励。

据了解,目前延长石油已构建起贯穿产业上下游、贯通创新全链条的自主研发体系,建成3个产业研究中心、3个中试基地、2个科技产业园,建设了33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拥有省级各类创新团队22支,设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工作站、集团首席科学家岗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30多人次。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入选陕西省首批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延长石油榆神年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延长石油 供图


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5月25日,在延长石油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现场,该集团首批启动实施的揭榜挂帅项目之一——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试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27日产出合格中间产品,达到预期目标。该技术将填补国内“乙烯两步法”路线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空白,产品附加值较高,工艺也更加环保。

2023年,延长石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集成创新”项目,获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让该集团成为全国石化行业首个双获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奖和项目奖的单位。该项目从首创理念到成果产业化历时10余年,攻克关键技术50余项,授权专利130余件,项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定数据显示,与煤制甲醇技术的先进值相比,该技术能源转化效率提高16.88个百分点,碳资源利用率提高17.74个百分点,水耗降低70%,CO2、SO2、废固均减排约60%。随着项目成为行业典范,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也被刻进企业发展基因,推动煤油气综合利用优势不断放大。上半年,榆林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成功开发并生产出环保型聚丙烯电缆料,该产品属于高端电缆绝缘材料,可完全重复回收利用,在下游制造过程中可减少碳排放约40%。

今年以来,延长石油持续以关键技术攻关牵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特别是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累计开展34项“揭榜挂帅”技术攻关,6个项目开始产业化应用。成立达产达标攻关小组,设立ACO、乙丙橡胶等5个专项攻关小组,其中ACO装置通过攻关双烯收率达到目标值、平均加工负荷提升12.33个百分点;乙丙橡胶装置平均加工负荷提升6.68个百分点,装置平稳率提升6.17个百分点,产品合格率较提高31.04%。

上游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正在打造“一区块、一区队、一井台”的“三个一”新技术成果转化试验田。一区块转化应用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一区队转化应用降低成本新技术、一井台转化应用提高单井产量新技术,大力推广体积压裂、节能采油、内源微生物复合驱油、低成本高效防腐等技术。实施开展以来,油田单井综合修井费用降低20%,裸眼井区体积压裂技术增产20%-30%,微生物驱油技术增产11.7%,取得积极成效。

据悉,近十年来,延长石油累计研发投入625亿元,承担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项目137项,授权专利年均增长21%;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中国专利奖1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增加27项。催生了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关键技术、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CCUS全流程一体化、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煤矿全断面机械破岩智能建井等一批国际领先成果,并大力推动技术产业化,成为百年延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科技引擎的强力驱动下,延长石油连续17年保持油田千万吨级稳产、气田快速实现百万吨建产,2023年油气当量突破1800万吨,油气煤综合化工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引领,成为延长石油特色名片。集团科技型企业由十年前的4家增加至37家,工业产值由2.7亿元增长至304亿元,营业收入由3.3亿元增长至406亿元。科技创新成为延长石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打造产学研合作“延长模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延长石油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李根生分别为该集团科技创新平台“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分中心”“延长石油致密油气高压水射流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揭牌,6位院士专家加盟延长石油院士专家工作站。

多年来,延长石油始终坚持在开放环境下搞创新,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的联合创新,不断放大延长两链融合效应。

为统筹国内外科技资源,延长石油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地质地球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斯伦贝谢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探索形成了“2+3+4”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延长模式”(“2”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3”即前沿探索、中试研究和工业示范三个层次;“4”即技术驱动、平台联动、人才流动和资本撬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利益共享。

其中,延长石油与大连化物所依托双方优势形成创新合力,完成合成气制乙醇成套技术工业示范研究,将实验室毫升级的研究成果,一步转化为10万吨/年的全球首套工业示范装置,引领行业和产业变革。该技术不仅在延长石油率先产业落地,形成60万吨/年乙醇产能,同时已经向国内外技术许可14套,累计产能达455万吨,产值约300亿元。

2023年7月,延长石油与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达成合作意向,先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国家重大项目专项合作协议》。今年,双方正在围绕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开发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联合研究攻关“卡脖子”技术,抢占关键领域技术制高点。

在“延长模式”的牵引下,延长石油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聚焦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开展合作项目400多项,成立了延长中科、榆美新材料等4家科技公司,形成“研发平台支撑+转化平台孵化”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支撑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了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搭建了更加面向经济主战场、更加贴近产业实际、更加有效衔接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链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快重构全球能源版图、重塑石化产业格局,延长石油将抢抓陕西建设科技强省、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向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军,以创新突破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动能转换,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推动我国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新华网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