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消息,2020年3月至11月,为配合黄蒲高速(黄龙—蒲城)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公路所经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小型秦墓363座,墓地年代从战国中期偏晚至秦统一,是目前为止陕西考古发现位置最北的一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为探讨战国时期陕北南部地区秦、魏政局演变和戎、狄族群变迁提供了难得的考古新材料。首次辨识出的“月家庄类遗存”为研究李家崖文化的最终流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月家庄墓地是战国中晚期一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文化面貌以秦文化为主,另包含少量其它文化因素,代表了魏国、西戎、白狄等遗存。辨识出的“月家庄类遗存”可能是李家崖文化在战国时期的孑遗,是鬼方或西落鬼戎后裔遗存。月家庄墓地是陕北南部战国中期秦、魏势力进、退和民族交流融合的具体体现。
月家庄墓地位于陕西省洛川县月家庄村南,墓葬之间几乎不见相互叠压、打破现象,布局规整,平行式洞室墓位于墓地中部,直线式洞室墓多分布在四周,年代亦是由早到晚,暗示着墓地可能经过统一布局规划,即由中间向四周发展。发掘期间,考古队对月家庄墓地周边展开详细调查,在西侧的塬地采集到少量布纹板瓦,但未发现与墓地相关的居址遗存,在墓地东侧园子河春秋遗址的晚期地层中包含有少量同时期的陶片。
墓葬可分为竖穴土坑墓和洞室墓两类,其中竖穴墓24座;洞室墓占墓葬总数的93.1%,又可分为平行式、直线式和垂直式三类,其中平行式洞室墓144座、直线式洞室墓194座、垂直式洞室墓1座。东西向墓占墓葬总数的76.4%,其中头向西者占66.3%。曲肢葬比例高达近90%。流行生土二层台、壁龛、墓室封门等葬俗,墓道明显宽于墓室,且前者底低于后者。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主要有鬲、釜、壶、盆、罐等几类,其中鬲、釜、茧形壶、小型罐、广肩罐(缶)、大口罐等数量多。铜器有少量鼎、釜、壶、带钩、环、削刀等,铁器主要是釜、带钩,另外还有少量玉石骨器等饰品。
月家庄墓地出土陶器多样且丰富,较为常见、器类典型、演变规律清楚、年代特征明显的有茧形壶、鬲、釜、小口广肩罐等。比如,茧形壶最大变化是圈足的有无和高低,即由无圈足到有圈足再到圈足变高,纹饰由绳纹带到绳纹被抹至黑光,器形由小到大。鬲类型较多,总体变化特征是裆由高变低。釜束颈由高到矮,折肩由有到无,腹由圆到折,底部纹饰由绳纹到麻点纹。小口广肩罐肩部由圆鼓到圆折,肩面由外鼓到广斜,肩最大径下移,腹变浅,纹饰由通体旋断绳纹到旋断绳纹被抹。根据上述典型器物特征并结合共存关系,可将陶器分为三期4段。第一期包括1、2段,器类组合为鬲(釜)、壶或鬲(釜)、罐,1段墓葬为平行式洞室墓,2段以直线式洞室墓为主,仍有少量的平行式洞室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上限应不早于公元前330年或328年。第二期包括第3段,器类组合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为小口广肩罐(缶)、大型盆、盆形甑、铁釜等,年代为战国晚期,墓葬为直线式洞室墓。第三期包括第4段,器类组合基本不变,器物型式有较明显变化,年代应为秦统一前后,墓葬为直线式洞室墓。
由上可知,月家庄墓地是一处战国中晚期秦人大型公共墓地。
编辑: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