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颗绿毛球象征着郭家伙场女子法庭的7朵金花、7个卫士,两棵桑树象征‘担当、奉献、公平、公正’的法庭灵魂。”9月11日,“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郭家伙场女子法庭,聆听庭长陆亚莉讲述“七朵金花”的故事。
严肃审判与柔性关怀相结合 实现多方协同化解矛盾纠纷
初建于1999年的郭家伙场人民法庭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郭家伙场村,从2005年起,因法庭干警均为女同志又被称为“女子法庭”。据了解,该法庭现有干警7名,其中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3名;管辖6个乡镇,70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人口17万余人,辖区内有230多家企业。
陆亚莉表示,法庭辖区面积广、人口多、情况复杂,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纠纷频发,主要以调解为主。“女性在调解中具有耐心、细心的优势,有助于疏导当事人情绪,降低当事人的心理负担,让司法更有温度。久而久之‘女子法庭’便成为了我们当地的一个品牌。”
辖区偏远、案件复杂、群众传统思想浓厚……怎么在执法办案中积攒群众的信任?她们有各自的答案。对于涉及婚姻家庭、妇女权益保护的纠纷,由婚姻家事调解团队与妇联联动,并设立心理咨询室,将法院严肃的审判职能与妇联、社会力量的柔性关怀相结合,实现多方协同化解婚姻家事矛盾纠纷。
据了解,鉴于辖区内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纠纷频发,郭家伙场人民法庭坚持多方联动,建立健全“3+N”(与交警、妇联、价格认证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与派出所、金融机构、工商联、学校形成合力)联动调解机制,实现专业问题专人解决,补足诉源治理短板,有效实现人民法院与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的对接互动、资源共享。
打造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 让司法服务走进每一村每一户
据了解,郭家伙场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积极发挥网格力量,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主动引入专业人员,辐射全辖区乡镇,让司法服务走进每一村每一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从最开始郭家伙场法庭派驻调解员向辖区六个乡镇辐射建立驻镇调解员,再协同乡镇党委在各个行政村择优选拔网格调解员,通过推行‘法官三说’举措,陪练网格调解员的调解能力,我们初步构建了郭家伙场法庭‘一六七0’诉源治理模式。”陆亚莉说,近年来,通过法官干警与网格调解员共同努力,辖区内的“无讼村”增长了14个。
“我们看到的墙上的锦旗,都是老高、老郭辛勤付出后得到的当事人的肯定。”在郭家伙场人民法庭内还设置有“老高调解室”,人员由当地德高望重且具有一定调解经验的两名村民组成,发挥“引导员、调解员、繁简分流员”三种职能。
陆亚莉说,“从老郭、老高给老百姓处理纠纷的灵活性、变通性可以看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可以放心把案件交给群众进行诉源治理,而我们要充当的角色就是做好普法和调解技能的培训工作。”
据了解,近三年来,郭家伙场人民法庭各调解网络员在诉源治理中化解民事纠纷平均每年300余件,老高调解室每年平均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0余件,法庭受理案件平均每年700余件,其中诉源治理化解矛盾纠纷数和诉前调解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受理案件数每年呈下降趋势。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